傅學婧

摘要:目的 探討預見性護理在慢性肝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肝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68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各34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預見性護理。對兩組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 經過相應方式進行護理后,觀察組痊愈出院率為73.53%,高于對照組的47.06%;觀察組病死率為2.94%,低于對照組的17.6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慢性肝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預見性護理,可使患者的痊愈出院率得以提高,病死率降低,同時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慢性肝炎;上消化道出血
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持續6個月以上的肝臟壞死和炎癥,該病在全世界范圍內均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尤其在我國,慢性肝炎已經對人們的健康構成嚴重的威脅[1]。慢性肝炎常合并多種并發癥,其中凝血機制缺陷障礙為其主要并發癥之一,如患者存在胃底食管靜脈曲張的同時,出現凝血機制缺陷障礙,則有較大幾率發生消化道出血。通常出血迅速,出血量大,且具有較高病死率[2]。本次研究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肝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68例,探討預見性護理在慢性肝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經電子胃鏡檢查確診為慢性肝炎,且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68例,同時對存在重大臟器疾病,以及精神障礙的患者進行排除。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各34例。對照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45~73歲,平均年齡(58.1±5.3)歲,出血量489~993 ml,平均出血量(716.3±82.3)ml;觀察組男23例,女11例,年齡46~75歲,平均年齡(59.5±4.7)歲,出血量465~1002 ml,平均出血量(732.8±81.7)ml。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出血量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行常規護理,包括病情觀察、病房環境護理、用藥護理、健康教育等。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行預見性護理,護理方法如下:①預見性觀察:對存在食管靜脈曲張,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加強監測。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指導患者定期來院復查,做好預防治療工作。同時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避免食用質地粗糙,生硬的食物,日常生活中,注意對情緒進行有效控制,避免咳嗽用力過度。指導患者加強自我監測,如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護人員。②出血處理:對患者出血前后的機體情況加強觀察,并開展積極治療,避免患者出現休克,甚至死亡。在患者未發生出血前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對嘔血、黑便等是否出現進行詢問。當患者發生出血時,指導患者臥床休息,開展輸血、吸氧治療,若患者發生嘔吐,則將其頭部偏向一側,避免嘔吐物堵塞氣道,發生窒息。開展抑制胃酸、胰液、抗感染治療。如患者出血不受控制,可采用雙囊三腔管對其進行治療,并做好生命體征監察工作。患者出血得以控制后,仍需維持治療,防止復發。飲食上避免生硬、辛辣食物,避免暴飲暴食。同時指導患者注意控制情緒,維持良好心態。③心理護理:可采取轉移、放松等方法,將患者心理負面情緒進行疏解。如患者存在悲觀情緒,護理人員應與其加強溝通,通過成功性案例,鼓勵患者,增強其治療信心。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痊愈情況、死亡情況及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價,痊愈出院者于出院前1 d,轉院者于轉院前1 d進行護理滿意度評價,死亡病例不計入護理滿意度調查。滿分100分,>90分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其余為一般滿意。總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 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用(x±s)來表示計量數據,行t檢驗;用[n(%)]來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康復情況比較 經過治療后,對照組痊愈出院16例(47.06%),中途轉院12例(35.29%),死亡6例(17.65%);觀察組痊愈出院25例(73.53%),中途轉院8例(23.53%),死亡1例(2.94%)。觀察組痊愈出院率高于對照組,死亡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慢性肝炎屬于進行性、彌散性肝病,臨床早期癥狀不明顯,當病情發展到較為嚴重的程度或晚期,可能導致上消化道出血癥狀的出現,該并發癥起病快,病情發展迅速,死亡率高,會對患者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如患者不能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可危及其生命[3]。肝臟為人體重要臟器,其是合成凝血因子的大本營,若機體發生慢性肝炎,則可導致患者的肝功受損,出現功能障礙,阻礙肝臟合成凝血因子,以及相應的抗凝物質,導致機體出現凝血功能障礙。如患者出現情緒過激,或食用生硬食物,就可能導致上消化道出血癥狀的發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臨床表現多樣,出血可突發,亦可緩發,突發出血常為呃逆所致,主要以血壓下降,嘔吐鮮紅色血液為其主要臨床表現,緩發患者以出現柏油色黑便為其主要臨床表現[4]。對于慢性肝炎患者,如發生休克癥狀,則應采取輸血措施進行治療,不可貿然采用升血壓藥物,避免大量出血的發生。等到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生命體征恢復平穩后,采用急診胃鏡對其消化道情況進行檢查[5]。在對患者的休克癥狀進行糾正后,應對其加強監測,避免患者發生肝性腦病。在對患者開展治療的過程中,可適當使用抗生素以及灌腸治療,飲食上避免高蛋白食物的食用。同時做好心理干預,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康復信心。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采取預見性護理,患者的痊愈率得到明顯提升,相應病死率得以降低,同時有效提升了患者護理滿意度。分析其原由,可能與預見性護理措施的實施,使臨床上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得以有效預防,同時避免可能導致不良反應出現的因素出現,從而有效避免了危及情況的發生,提高了患者治愈率,相應的提高了其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慢性肝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預見性護理,可使患者的痊愈出院率得以提高,病死率降低,同時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占英.預見性護理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5):159.
[2]黃佳佳,夏云.預見性護理在搶救肝炎并肝昏迷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醫學信息(下旬刊),2011,24(6):211.
[3]劉艷華.重型肝炎并發癥中預見性護理的應用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5):350-351.
[4]耿進,郝瑩瑩.淺談對已出現重型肝炎并發癥先兆癥狀患者的預見性護理[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3(6):230-231.
[5]朱靖.預見性護理在慢性肝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