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乾莉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必須把握閱讀教學,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一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教會學生辨別優秀的閱讀材料,這些都是教師教學的切入點,也是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
語文學習重在閱讀,尤其是小學語文學習中字、詞、句、篇的學習,都可以通過閱讀得到鍛煉和補充,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需要教師格外重視,高年級語文教學尤其要注意,因為高年級小學的學生,字、詞都有了一定的積累,這時老師的職責不僅是教學生學會知識,更要教會學生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使其在閱讀中學習、成長,增強語文素養。
一、激發興趣,享受閱讀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主要指激起學生閱讀的欲望,使學生自覺、自動地尋找閱讀材料,需要學生去實踐,而實踐的動力就是興趣和欲望。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原因,小學生很容易對閱讀這一靜止、長期、需要耐心的活動失去興趣,從而失去動機,即使是高年級小學生,其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也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培養學生情操,充分感受閱讀材料中的細膩情感。小學閱讀材料,大部分充滿了作者積極向上的、感人至深的情感,有的是對親人的無限懷念,有的是對回憶的不斷追述,有的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有的是對社會不良行為的抨擊,不管是什么樣的情感充斥其間,教師都要積極引導學生,在了解閱讀材料的基礎上,充分感受作者的情感,使其內化為自己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共情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其次,精選閱讀素材,引發學習興趣。在閱讀訓練中,教師一定要注意閱讀素材的選擇,現在的小學生,面對海量的閱讀書目,往往沒有具體的標準能依據,那么,教師就要注意,善于從閱讀素材中挖掘有利于學生興趣培養的元素,并將這些元素放大,這樣的閱讀文章才是學生喜歡的,同時也能讓學生真正激起興趣,并學到一定的知識。關注學習效果,發展學習興趣。在自主閱讀教學訓練過程中,教師要關心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結合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材施教,也要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給學生設置不同級別的教學內容和相應的訓練,讓學生體會到閱讀訓練帶來的進步。
二、培養意志,自覺閱讀
由于高年級小學生有一些字、詞、句的積累,但積累量還是基礎水平,其理解能力又處于發展過程中,閱讀材料時總會碰到難以理解的地方,所以培養一種堅定的毅力,讓學生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閱讀下去,是教學的目標之一。培養學生的毅力,不但有益于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和閱讀能力的提高,更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涯有極大的好處,應該說,小學生在學習生涯養成的學習意志,能讓學生受益終身。教師可以適當采用榜樣激勵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意志力、行動力還處在最初的發展階段,意識的獨立性還未成熟,最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尤其是學生身邊的同齡人,榜樣的作用有時要比批評教育效果好。因此,教師可鼓勵學生向優秀學生學習,通過學習他們的閱讀習慣、堅持不懈的品質,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意識,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毅力。另外,培養學生的毅力,環境的影響尤為重要,先進的集體對培養學生堅強意志品質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訓練中,教師應結合集體活動對學生進行意志力的培養,通過小組合作、個人競賽等多種途徑讓學生體驗到集體完成任務的喜悅,從而讓學生逐漸養成勤閱讀的好習慣。
三、養成習慣,訓練閱讀
良好的習慣是在長期的練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學習習慣,培養閱讀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是小學閱讀訓練的一項重要任務。首先,要訓練學生深度閱讀。深度閱讀,是指學生閱讀時集中精力,全神貫注,這就需要教師善于在課堂上嚴格把握閱讀時間、閱讀質量,通過長期、反復的限時訓練,提高學生全身心投入閱讀的習慣,并在全神貫注的基礎上勤思考,善提問。其次,要訓練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解決疑難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最后,要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課內的閱讀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而課外閱讀的訓練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向學生介紹一些課外讀物,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既要補充課堂上缺少的背景知識,又能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基礎,也是關鍵,學生通過對言語的品味,能掌握一定的方法,會學知識,不斷提高語文素質。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必須通過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并通過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章珊珊.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
[2]張海波.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