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彬
摘 要:數學不僅是小學教學中最基礎的科目,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學科,它影響著其他各科的學習效果。因此,加強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研究哪種教學方法適合小學生數學學習以及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教學理論;數學思維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數學知識和能力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小學階段就應該打好良好的基礎,著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使其適應快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和社會實踐的客觀需求。
一、新時代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
1.小學數學教學應遵循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所以在小學教學中必須體現出基礎性,包括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理論和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只有這三個基礎的實施才能達到良好的數學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小學數學教學還具有發展性,針對不同的學生在教學時應該為學生創造不同的獲取知識與提高能力的空間,從而實現個性化發展。
2.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到數學基本知識、概念,還要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應用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生活問題。現在數學思維能力已經融入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各個領域,只有具有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更好地生存下來。所以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應該更加注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運用數學知識可以對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建立合理的數學模型。不管是簡單的事物還是比較復雜的事物,不管是模糊的事物還是精確的事物,不管是必然事件還是可能事件、不可能事件,利用數學思維都可以轉化成數學模型,來認識、判斷、預測、解決一切問題。所以數學思維能力很重要,應該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3.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體現數學價值教育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數學價值教育,加強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發揮數學應用功能。通過教學讓學生學習數學基礎知識,從而能夠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摒棄過去教學中只將學生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要求老師在數學教學中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活學活用。
4.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過去單一式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雖然有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不適合所有的學生,也忽略了學生自身的發展情況。所以我們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幫助學生養成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
二、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探索
1.當代教學方法的發展趨勢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要不斷地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任務的基礎上,不再是單純地傳統教授知識,而更加注重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因為教學目標的改變,出現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例如發現法、探索問題法、獨立作業法等等。
2.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使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和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的學習方式。因在教學中長期存在重教輕學的現象,所以現階段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很重要,如活學活用的能力、自主探索的能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等。經研究發現,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大體有以下幾種:
(1)傳遞接受型:主要是老師不斷系統地講解數學基礎知識、基礎概念、基礎技能等,使學生來獲得知識和技能。(2)自學輔助型:主要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學習數學知識,由被動轉化為主動。(3)引導發現型: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習探索的資料,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研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得出結論。(4)情境陶冶型:利用教學環境的熏染,通過調動學生大腦無意識領域的潛能,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學習。(5)示范模仿型:通過示范表演讓學生模擬學習,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老師在教學中不要只是死板地教書,還可以模擬一些情境,將枯燥的數學公式、數學題轉化成生活中的實例,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應該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自主探索。
要想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必須完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自身的發展情況來教學,從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鄭超超.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之我見[J].教育教學論壇,2014(40):138,139.
[2]李明.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之我見[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2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