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凱利
摘 要:主要從四大方面論述男幼師生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分別涉及定位明確、機制創新、特色凝聚、文化傳承,從而使得男幼師生成為有擔當、有創新意識,并逐漸實現“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體系,促進幼兒園男教師的事業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培育出師范教育永恒情懷,以期為今后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男幼師;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5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3-0121-02
我國幼兒園幼兒教師一般是以女性幼師為主,雖然女性散發著母性光輝,很適合照顧小孩,但是女性一般心思較為細膩、敏感,同時膽子較小、不夠勇敢,不利于培養孩子完整性格,所以男性幼兒教師的加入無疑是必須的,因為男教師一般都較為勇敢、善于運動,可以培養學生敢于運動、敢于創新的精神[1~2]。總之,不應對幼兒園男教師還保持著老思想,應該不斷努力擴大男教師比例,使得男女均衡,更利于幼兒未來成長。結合男教師的優勢,與原有幼兒園女教師一起培養學生更為完美的性格與心理品質,為其未來奠定良好基礎。
一、堅持定位明確,強化責任擔當,增強創新意識
從我國目前幼兒園師資力量來看,男性幼兒教師相對較少,不到幼兒教師總數的1%,可以說,絕大多數幼兒園仍然是女性幼兒教師,男性幼兒教師少之又少[3~4]。現在幼兒教師隊伍性別嚴重失衡,對兒童健康成長造成一定影響,所以迫切需要更多男教師的加入。就兒童自身心理發展而言,可以說,男教師在幼兒整個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男教師可以帶給兒童女教師無法給予的東西,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的心理與行為,使其變得勇敢、樂觀、豁達、剛毅、有擔當、敢于探索等。這樣幼兒長大后,會變得更為活潑、開朗,更能面對困難。
如今,大多數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總體培養目標是實現保教能力卓越出色、發揮樸實高尚專業精神、有效融會貫通專業知識,從而盡最大努力培養出卓越的幼兒園男教師,使其成為有責任、有擔當、有創新意識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對其進行系列體能訓練與拓展訓練,使得在育人的各個環節中融入思想政治與創新教育,促進學生未來可持續性發展,為學生提供不竭動力。總之,盡一切努力,保障男幼師能夠留在幼兒園教師隊伍里,可以站得更高,使得男教師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扎跟在幼教行業,實現撐起“半邊天”的宏偉目標。
二、注重機制創新,逐步完善“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體系
對“三位一體”協同育人培養機制進行逐步完善,三位一體主要指以幼兒園、大學、政府部門為主體。以徐州市為例,其相關教育部門、下屬四區教育部門、涉及的11所幼兒園均已簽署“幼兒園、大學、政府部門合作培養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協議”,之后又成立了相關“領導”與“協作”小組,真正實現權責明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在“三位一體”協同育人培養相關工作小組的指導、監督下,從徐州市的11所幼兒園中選出5所實驗區幼兒園,共同合作推動培養出更為卓越的幼兒園男教師[5]。另外,建立了幼兒園、大學、政府部門三方共同合作參與的培養方式評價相關機制,并對該項目實施的情況展開考核與評估,全程對卓越幼兒園男教師相關培養質量進行監控,并對其相關工作進行指導,最終提升幼兒園男教師的質量。
制定基于“三位一體”的協同培養方案,學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修訂卓越幼兒園男教師相關人才培養方案,并由三方共同進行專題調研[6]。調研方式主要以訪談與隨訪為主,訪談與隨訪人員涉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與學前教育相關的負責人、幼兒園園長、幼教名師、免費男幼師生等,訪談內容主要涉及到卓越幼兒園男教師應該具備的相關知識要求、必備的能力素養、素質結構情況;怎樣根據相關培養目標來建立起成模塊的培養體系;怎樣對實踐教育與創新、創業能力的相關培養進行強化;如何在培養體系中體現出男幼師的特色。“領導”和“協作”小組需就此展開相關專題的研討會,同時對兄弟院校的相關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進行深入研究,對相關利弊的得失進行分析,從中汲取精華,并邀約學前教育相關專業專家和前線工作者共同進行深入研討與論證。
在“三位一體”基礎上打造協同培養方式團隊,高校還應制定卓越幼兒園男教師的相關管理條例,構建一個“培養方式研究共同體”,并在此基礎上,高校與相關教育部門、幼兒園進行簽約,選聘集德育、專業與實踐為一體的幼兒園專業骨干教師,使其成為卓越男幼師生的校外導師,通過定期開展專題講座、見習觀摩指導、參與課題研究、頂崗實習的指導等,幫助男幼師生的專業發展。同時,“三位一體”還包括可以共同推進資源和平臺建設,在這個過程中,高校教師、學前教研員、幼兒園教師一起參與,與幼兒園一起開發出與幼兒教育相關的課程和資源,比如學前兒童體能教育、學前兒童信息化教育、學前兒童智力開發等。另外,也要注意利用專業性的平臺,比如教育實習管理平臺、專業資源共享平臺、專業模擬實訓平臺等,使幼兒園教育中相關資源得以共享,使得幼兒男教師的專業能力顯著提升。
三、注重特色凝聚,有效促進男幼師事業可持續發展
構建平臺與模塊相結合的培養體系。將理論培養方式與實踐培養方式融為一體,同時通識教育、專業教育、綜合實踐教育等三大平臺與理論培養方式、實踐培養方式融為一體,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個性與終身的發展。通識培養涉及到六大模塊,共涉及政治法律、科技發展、哲學倫理、藝術體驗、中外文化、社會人生等,從而培養出未來幼兒園男教師的科學精神、人文情懷、公民意識、審美情趣、世界視野及生存智慧。這些專業培養是在重視講授專業理論基礎上,重點提升未來幼兒園男教師的信息素養與實踐能力。綜合實踐培養則是落實實踐培養方式目標及任務到各培養方式環節中。
特色培養主要凸顯出的是性別特色。所有培養主要是依據男生學習特點與實際需要所開設的,這些選修培養非常有利于男生的個性化發展。強化必修培養與選修培養,必修培養主要包括科學教育、信息技術、體育培養方式等;選修培養則主要涉及武術、健美操、軍體拳、跆拳道、輪滑、街舞及足球等。同時需要開設一些與鄉土文化有關的選修培養,奠定幼兒園男教師未來開發培養基礎,并以特殊教育專業為依托,開設一些與自閉癥兒童相融合的教育培養。“三崗”模式可有效促進職業能力的提升。目前“三段式實踐培養方式模式”才是最為有效的培養方式方式,主要涉及試崗、適崗、頂崗等三個關鍵階段。一般卓越幼兒園男教師實行的是崗位跟蹤學習。“試崗”這一階段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認知、興趣與情感;“適崗”這一階段的目的是有效引導學生運用知識、技能到實踐中來,漸漸提升其專業素質與職業能力;“頂崗”這一階段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起較為穩定的職業信念與情感,從而比較嫻熟地運用相關保教技能。
“產教融合”模式對實踐創新進行強化。需在原有實訓室的基礎上構建與時俱進的實訓室,比如,科學探究實訓室、智慧教室等,實現校內實訓和培養培養方式的有效對接,使得理論與實踐培養方式有效結合。高校也應充分發揮其自身優勢,共同組建導師團隊與跟崗學習相關班級。比如,徐州市2016年就投入100多萬元到幼教集團與幼樂美教育有限公司中,與其共同打造出了省級卓越幼兒園教師的實踐與創新能力相關提升實訓平臺[7]。高校還極力推進了培養與證書的有效融合,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實施教師職業技能考核制度與證書制度,使得學生畢業時能夠獲得計算機、英語、書法、舞蹈、聲樂、跆拳道、健美操、營養配餐等相關資格證書。
四、堅持文化傳承,培育出師范教育永恒情懷
在高校師資培養中,使校園文化富有師范教育的特色,積極營造氛圍,激起學生的教育情懷。比如,高校可定期舉行教育大師講堂,以達到傳揚人文與科學精神的目的;還可舉辦幼兒園知名教師沙龍,邀請幼兒園的骨干教師走進高校,開展沙龍,組織觀摩教學,以培養學生專業素養,并幫助其積累相關經驗。總的來說,營造良好校園環境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鋪設良好成長道路,借助特色活動,培養學生師德意識。同時,也可以組織開展與特色文化相關的活動,比如經典童話閱讀賞析、歌聲、書聲、琴聲與舞影相結合的活動、學前教育名著賞析等,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8]。還可組織開展一些演講比賽、名師訪談錄、參與編撰師德箴言錄、古今中外師德故事集等,幫助學生感受名師高尚人格力量,從而達到強化學生師德認知的目的。還可開展幫助學生養成優秀行為習慣的活動,營造良好的書香校園環境,有效提升個人的修養,提升學生個人品位,凈化其心靈,使其永遠保持一顆童心,培養其對兒童熱愛的心理品質。
五、結語
總之,必須對幼兒園男教師培養制度與實踐進行改革,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相關制度,使得男幼師生在良好的校園氛圍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并用環境和氛圍強化其對幼兒園教師職業的認知,從而凈化幼兒園男教師心靈,永遠保持童心,更懂得幼兒教師崗位的重要性,更加熱愛這份工作。
參考文獻:
[1] 趙敏,曾明鳴.我國幼兒園男教師研究狀況的文獻綜述[J].文教資料,2010,(12):133-135.
[2] 岳亞平,劉靜靜.幼兒園教師失衡流動的影響因素及其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13,(2):48-53.
[3] 李婷,盧清.幼兒園男教師的生存現狀及理性思考[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3):122-125.
[4] 侯曉倩,張秀超.我國幼兒園男教師資源缺乏的歸因及對策[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09,(10):32-35.
[5] 付剛.淺談幼兒園男教師的困惑及相應排解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0,(3):197-199.
[6] 許朝軍.幼兒園不該都是“娘子軍”[N].中國教育報,2014-10-13.
[7] 黃正平.免費幼兒師范男生培養現狀及路徑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5,(9):76-81.
[8] 向麟,鄒太龍.悖論破解:男幼師的“雙失”現象與職業優勢[J].昆明學院學報,2013,(4):125-129.
[責任編輯 劉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