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萍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不斷改善,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在高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地理在高考中占的分值相比語數外分值少。其重要性往往被教師所忽視,只是注重學生語數外等學科的教學。而在高中地理課堂上開展小組討論教學可以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對于國家分布、地貌形成等知識的掌握。筆者結合本地區高中地理教學模式,分析采用小組討論教學方法在改善學生地理知識掌握方面的意義。
【關鍵詞】小組討論教學 高中地理 課堂教學 應用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8-0115-01
筆者結合本地區高中地理教學模式[1],分別從小組討論教學現狀、存在問題、教學策略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分析小組討論教學方法對于提高高中地理學習能力,改善學生地理知識掌握的意義?,F報道如下:
一、小組討論教學現狀
高中地理是教程中主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在高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地理在高考中占的分值相比其他科目少。其重要性往往被教師所忽視,只是注重學生語數外等學科的教學。同時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也已經無法滿足需求。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小組討論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不僅促進學生思維理解能力提高重要方式,還能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小組討論存在問題
1.形式化
隨著教育改革的浪潮推進,對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協作更加的重視起來。部分的高中學校也已經進行相關教學方向的調整[2],但是存在過度的盲目跟風,多注重形式化建設。也有個別的地理教師要求每堂課不論內容如何,都要求學生進行討論工作。即使針對一些沒有討論價值的內容,只要教師一聲令下,學生都開始熱烈的討論。因此,小組之間的交流合作太注重形式化,使得地理教學方向偏移。
2.分工不明確
小組討論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討論中獲取知識,并能有效的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因此,在開展小組討論之前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合理的進行分組。但是,在實際的地理教學過程中,其中的學習分組非常不科學,沒有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3.時間分配不足
高中的地理課堂教學一般為40min[3],如果進行地理拓展交流和學習,那么在討論之前就要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然后再讓學生結合書本知識和自身理解進行小組討論。但是由于時間的不足,導致學生缺乏準備基礎,當需要學生進行討論的時候,學生會因缺乏了解該地理知識而無從下手。進而使得整個小組討論出來的結果較為淺薄、片面。
三、小組討論教學策略
1.分工明確,科學分組
小組討論教學應用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著積極的意義。其中分組是學生進行討論的基礎,在高中地理的小組討論中不宜分配太多的組員,可以根據班級人數大致分4-5人。幫助到成績較差的學生,起到引導作用。例如:在課堂中討論“水庫修建的問題”,先讓學生收集和了解水庫修筑對于人類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并且提出“水庫是否會影響環境”。組建好小組成員后,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切實的處于當事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并且進行激烈的討論[4],在努力提高自身地理知識上,學會互相幫助,體現人文關懷。當然在成功分組后,各組成員可以挑選出一個小組長,在組長的帶領下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并在討論過程中要進行規范性,提高學生的學習依從性,降低學生之間存在“搭順風車”的現象。
2.明確主題,激發興趣
對于學生而言對地理知識產生濃郁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須抓住學生的特點,明確地理學習過程中的中心思想,并從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地理課程上不難設定好不同級別的題目,可以讓學生先通過自身的努力,解決低階段的問題。再通過交流合作,逐層的攻破困難的方面。讓學生善于思考問題,在合作中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同時將學習主體與地理課程相結合[5],也可以加入生活中可見的問題,例如:在地圖表的制作和人文環境方面等課題進行討論。
3.借助多媒體
高中階段的學生受到年齡因素的制約,視野范圍較為狹窄,而地理畢竟是不是一門核心科目,高考中的分值比例也較小。因此,在學習新的知識方面就和現有的地理知識存在一定的沖突,給高中學生的地理教學構成了較大的困擾。對于這一情況,應用小組討論教學可以有效的改善問題。筆者認為應用現代化的多媒體進行輔助地理教學,可以使得教學更加的形象化,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和眼界。通過影視作品的教學,更加有效的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地理學習。例如:在進行山谷、盆地、平原等地貌,以及地球經度、緯度的教學中,進行視頻圖片進行講解。學生會對新的教學模式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對于地理的學習興趣。
4.獎勵政策
在進行小組討論教學模式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過程中,通過組員回答和思考問題,必定會出現一定的差異性。此時,教師應該起到積極引導作用,監督在地理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總結和驗收學生討論出來的結果。因此,可以建立獎勵政策。在學生合作交流過程中,通過獎勵機制的設定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思路,保證地理知識的掌握。例如:在課程中以“城市區域位置”作為辯論和討論主體,每個小組有5分鐘的討論時間,然后排除小組代表進行發言。待小組發言結束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和指導,評價學生討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由全體小組評出此次討論中優秀隊伍,并給予一定的獎勵。
四、討論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事業的不斷推進,人們對于高中地理的教育也更加的重視。因此,在高中地理實際的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合理科學的進行分組,明確課堂學習的主體,借助多媒體設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幫助學生掌握地理知識。
參考文獻
[1]劉丹.小組討論法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教研版,2012,9(11):37-38.
[2]鄭光湖.例談導學案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5,1(8):76-77.
[3]劉昱萱,覃麗靈,翟祿新.淺析學案導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3,10(9):119-121.
[4]陳少紅.提高教學趣味性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中旬刊) ,2013,6(7):77-79.
[5]翁成福,馬銳.高中地理課堂中的多媒體教學應用[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 ,2012,1(1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