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彥文
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常河學區
【摘要】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改變傳統教育教學方法,必須要對課程標準進行深入的研究探索,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文章通過對現階段農村學校語文課堂進行分析,調研,歸納,并對新課改背景下高效課堂的構建予以分析,探討,以促進農村學校語文課堂改革,提升農村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前提;構建策略
新課標背景下,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成了當前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首要工作。教師應當充分領會新課改的內涵以及當前時代的主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要將重點難點以及學生不懂的地方放在課堂上解決,確保學生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掌握所學知識,從而完成規定的課堂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率。
一、構建中學語文高效課堂基本前提
(一)教師教育理念的創新構建
只有構建高質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才能夠使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有所保障。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對新課標進行深入解讀,增強對其內涵的理解,并發揮主觀能動性,將創新意識融入語文課堂的構建中去。教師應當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對教育理念進行創新,使教育能夠做到與時俱進,以解決教學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教師也應當認識到,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將不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做的是引導學生,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并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也是新課改下的教育要求。因此,教師必須要創新教育理念,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教師教學方式的創新構建
新時期、新課標,必須要有新的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填鴨式語文教學,變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的被動式接受教學成為新課標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啟發式教學。這就需要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學方式的創新。教師在語文課堂進行教學方式的設計時,要將“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作為課堂教學的出發點、落腳點,以培養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為根本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挖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識潛力,使學生感到學語文其樂無窮,樂在其中,感受到語文知識的博大精深。語文課高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對學生興趣的激發,以興趣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只有對學習中學語文知識產生了興趣,才會主動參與語文課堂的學習、探究。這對于高效課堂的構建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
二、農村學校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基本措施
筆者通過學習教研材料,鉆研教材,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研等方式,總結出以下農村中小學語文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方面的基本措施。
(一)課堂設計高效化途徑
1.研究教材,清楚目標,教學流程設計高效化
教師應當依據教材所規定的教學任務、新課標下的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自身情況進行教學目標與規劃的設計。教師的教學目標應當將促進學生發展作為基本原則,并設計高質高效的教學規劃,以實現高效課堂的全面構建。
2.課堂教學設計導入高效化
初中語文教師應當依照新課改的標準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可以依據課文內容以及題材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導入方式,比較常見的有故事敘述法、懸疑解答法等,以吸引學生,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充滿興趣,從而實現高效課堂構建的大前提。
3.課堂教學內容設計重難點突破高效化
由于語文教學內容較為復雜多樣,想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實現對語文知識的全面深入講解是不現實的。因此,必須要尋找到合理的切入口,分清教學中的主次關系,從而做到對重點內容的重點講解,以免出現主次不分的現象。
4.課堂教學模式多樣化、高效化
在構建高效課堂時,應改變以往固定的教學模式,不應當將作者介紹、文章背景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總結等教學內容程序化,而是要使其與當前的新課改要求相結合,制定創新化的課堂教學方案,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教師高效課堂實施策略
1.教師誘導互幫互助策略
所謂幫助,就是服務,要幫助學生尋找、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需要的工具;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方式和選擇學習策略;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與反思;幫助學生發掘自己的潛能等。幫助不是包辦,在課堂中要清除教師的“霸權”現象,要克服學生的“盲從”現象。同時,還要因勢利導,即在學生思維受阻、困惑不解時引導,使其暢通;在學生理解膚淺,就事論事時引導,使其深刻;在學生觀點錯誤,出現失誤時引導,使其正確;在學生思路偏離,南轅北轍時引導,使其明晰;在學生思維局限,難以拓展時引導,使其開闊……引導不是主宰,要把表達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判斷權交給學生,把想象的空間留給學生,把創新的機會讓給學生。
2.教師平等互愛贊賞策略
這就要求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在課堂對話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濃濃的愛意、真誠的微笑,和藹可親地與學生平等地、民主地對話。課堂中應沒有訓斥、責罵、侮辱和體罰,也沒有緊張、恐懼、擔心和不安,應是一個富有人情味的和諧課堂。贊賞,就是要贊賞每一位學生,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贊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現出來的善意;贊賞每一位學生對教材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
3.教師巧設創景設疑策略
在新課程有效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創設系列情境,組織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刺激學生與問題對話,強化學生對問題的觀察、思維、記憶,不斷鞏固學習成果。如:在課題上設疑,在重點上設疑,在銜接上設疑,在聯系上設疑,在思路上設疑,在實踐上設疑,在比較上設疑,在謬誤上設疑,在疑難上設疑,在運用上設疑,在深化上設疑等。但設疑應注意具有目的性、啟發性、趣味性、針對性、整體性和主體性等。
4.教師評價指導策略
發展,指對學生要進行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注重對學習表現情況的全面考查和反饋,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提示與幫助,以達到促進學生不斷發展的目的。同時,發展性評價更多是一種自我參照的評價,即把評價結果跟學生以前的表現進行比較,從而發現學生的進步與缺陷,以針對性地進行激勵并提出補救的措施。因此,發展性評價真正體現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教師在反饋調控策略
課堂管理首先要有反饋信息,并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反饋信息接受應該敏感,判斷應當準確,處理應當果斷,對后續落實目標的教學要調節,回授、補償應及時。反饋的方法可以用提問、觀察、質疑、訓練等收集信息。反饋包括當堂反饋和課后作業的反饋。課堂中的調控,不一定都是對“問題生”的調控:首先是目標調控,即要考察三維目標的貫徹度和達標度;其次是“度”的控制,即控制思維的密度、內容的深廣度、教學的進度、訓練的程度,使師生處于“共振”狀態;再次是對課堂問題行為的調控。
6.教師改進反思總結策略
教學反思是教學流程的最后一個環節,可以增強教師的創新意識,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元認知技能。反思產生于問題,要讓教師自己審視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質疑自己的教學,找出教學中的低效或無效問題。反思,可指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后反思。課前反思會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課中反思會使教學活動高效率地完成;課后反思會使教學經驗理性化。改進,指在教學觀念上的改進,對教材及“課標”鉆研方面的改進,對教學方法與策略的改進,對教師自身素養方面的改進等,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構建語文高效課堂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在構建高效課堂時,其一,農村教師必須要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熱愛教育事業,教書育人。其二,教師必須具有較淵博的語文知識,在文化修養上逐漸達到較高的水平并且必須不斷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基本教育規律和運用最新教育教學理念,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新的教育理念,將教育從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中解放出來,樹立適應信息時代、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觀念。其三,農村教師要具備吸收科學信息和更新知識的能力,在課堂中,表現出創造性、靈活性,善于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四、結束語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以考試為主的社會大氛圍下,在農村教育資源極稀少的現狀下,進行中學語文高校課堂的構建,是一項復雜且漫長的教學工程。這就要求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具備淵博的語文基礎知識、豐富的文學知識理論,具備駕馭課堂的基本功,對新式教育理念與課改有一個深刻的認識與理解,并充分認識到高效課堂構建的重要性與可行性。總之,教師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并制定有針對性、科學性、時效性的教學教育教學目標,從而實現農村中小學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彭興強.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11):89.
[2]王虹.淺析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才智,2012(35):95.
[3]向蕊.淺析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3(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