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學生更好的就業,通過增加專業課程的設置、選擇從事檢驗專業的醫生作為老師、更新教學理念、建立實驗與實習為一體的培訓體系等方面著手,淺談中職檢驗專業的教與學。
【關鍵詞】就業 導向 醫學檢驗 教學理念 教與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9-0219-01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素質教育為根本,以工學結合為特征”是當今職業學校辦學指導思想。為了更好的就業,作為一名中職檢驗專業的教師,本人就檢驗專業的教與學進行了探索與研究。
一、中職檢驗專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國的醫學檢驗專業起步較晚,多數院校延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基礎課—專業課—臨床實習”三個階段,這種模式注重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系統性,但理論與實踐完全脫節,在學校的學習都是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到第三年實習時才會接觸實踐知識。
二、中職檢驗的改革思路
第一,以就業為導向,增加實驗課程的設置
中職檢驗專業學生來源于初中畢業生,動手能力差,很多學生對檢驗專業還不太了解,中職檢驗專業應減少文化課程的安排,適當增加實驗課程的設置,重點培養學生對檢驗專業的興趣。
在實驗課程中,讓學生敢動手,多動手,愛動手。譬如,《臨床檢驗》課程會教學生毛細血管采血、靜脈采血。學會采血后,生物化學檢驗在開設實驗課程時就可以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同學之間互相采血,然后再進行實驗后續操作,這既給了學生練習的機會,又保證了實驗室用血。經過鍛煉,學生實習時遇到采血等操作就會很輕松。
第二,以就業為導向,從事專業課教學的老師最好也能從事檢驗工作
很多教師按書本上講得頭頭是道,遇到動手操作和學生一樣,也會陌生,這樣就不利于檢驗專業的教學。中職檢驗專業的教學,動手能力要求是相當高的。從事臨床工作的醫生,在醫院工作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教學過程中,講授的內容也不會只局限于書本,利用豐富的臨床案例結合理論知識,教學內容會更加生動,利于學生輕松掌握知識。因此在特殊的醫學教育中,從事專業教學的教師最好同時也是醫生。當然,一名好的醫生不一定就是一名好教師,要想成為好的教師,每個醫生需要提高自身醫學知識和經驗的同時,并提高自身教學技能。
第三,以就業為導向,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手段和方法
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是教學理念。在《生物化學檢驗》教學中,采用啟發式和討論教學法,結合案例或病例分析,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或看法,在討論中掌握各種測定指標,如:血糖測定的臨床意義。教師大多數來自于醫院,在教學中使用PPT課件,插入大量和檢驗相關的圖片及視頻,讓學生在課堂上了解檢驗科室,檢驗是如何進行的。《生物化學檢驗》在講到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時,只按課本上來講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可以將檢驗科室的生化分析儀拍成照片,并把工作過程拍成視頻加入到PPT中,甚至可以組織學生到醫院進行參觀見習,學生會覺得生動真切。
第四,以就業為導向,建立實驗與實習為一體的培訓體系
中職檢驗專業課程強調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要敢動手、勤動手、愛動手。影響教學質量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實驗課程的設置。根據實驗安排的需要,完善生化實驗室、臨床檢驗實驗室及微生物實驗室,提高儀器的使用率,加大實驗室的利用率,為學生提供大量練習的平臺。挑選大型三級甲等醫院為實習基地,滿足學生的實習和就業要求。
第五,以就業為導向,提高檢驗技術資格考試的通過率
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這是日后走向檢驗崗位的必要保障。中職檢驗專業要想順利就業,必須取得檢驗資格證,這就需要學好專業課,課后及時復習。學生在學校有兩年的理論學習、十個月的醫院實習,再次返校后很多知識點都會淡忘,我們可以在考前一兩個月,組織專業課教師對學生進行考前復習,并進行模擬測試,以提高考試通過率。
醫學檢驗人才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以上是本人工作幾年來對檢驗專業學生教與學的幾點看法,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斷總結經驗,為醫院的檢驗專業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錄賜.醫學檢驗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討[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2,10(3):35-37.
[2]陳芳梅.醫學檢驗高職教育模塊系列化課程體系就業導向適應性的研究與實踐[J]. 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5):16-18.
[3]袁學杰.高職醫學檢驗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5,36(17):2607-2608.
作者簡介:
周雪,1983年6月出生,安徽淮南人,女,漢族,現為安徽省淮南衛校基礎學科微寄教研組中級講師,學士學位,畢業于安徽醫科大學醫學檢驗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