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在應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教學中應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必要性,以及該模式的應用現狀,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即合作前對企業進行分析篩選,結合學校的教學進度和企業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制訂教學計劃,加強實習管理。
【關鍵詞】“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模式 應用型本科院校 酒店管理專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C-0068-02
當前,為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贏得勝利,多數高校采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人才。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第三產業得以迅速發展,因此對酒店管理人才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研究的核心目的是更新高校酒店管理專業的教育理念,為業界打造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因此,“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實施為高校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提高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奠定了基礎。
一、“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分析
“校企合作”是一種新型的辦學模式,是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關系。校企合作注重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注重培養質量,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工學結合”是一種將學習和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其特點是學生在校期間不僅學習而且工作,真正融入社會中去鍛煉。從某些方面來說,“工學結合”是“校企合作”的產物,它們的出發點和目的是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強動手能力,為將來就業奠定良好基礎。
“校企合作”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內容是學習與工作相互滲透,在學習中工作,也在工作中學習。要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必須確立校企合作的辦學思想,并將此思想灌輸給師資隊伍和學生,形成“工學結合”理念,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工學結合”教育概念最早由英國桑德蘭技術學院工程和土木建設系提出。1906年美國開始實施與之相似的教育模式,并稱之為“合作教育”。該教育方法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主要教學目的,通過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校企合作。目前常采用的“工學結合”模式有“3+1”“3+2”頂崗實習式、項目開發式,主要應用于高校實踐教學領域。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即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進行工學結合,使學生在一定教學時期內完成理論課程的學習,進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在真實的就業環境里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達到全面提升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的目的。
二、在應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教學中應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現代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高等教育尤其是應用型本科教育必須通過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模式來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真正的酒店職業經理人必須既具備酒店相關專業的基本理論,又具有服務、管理、策劃、溝通等實務技能。就酒店管理專業來看,簡單地將課本理論知識教授給學生,很難使學生真正提高職業素質和職業綜合能力,單一傳統的教學模式只能滿足理論知識的要求,不能提高學生實務技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打破傳統以課堂教學和實驗室教學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想要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必須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道路,創新教學方法,大膽改革教學模式,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
然而,當前我國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只有感性的認識,深度不夠,只是進行了初級的研究,中國想要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長效機制和運行機制,必須多進行實踐研究。
三、“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在應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當前,多數與應用型本科院校進行校企合作的酒店表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素質較高、學習和工作能力較強,因此,對校企合作比較感興趣,比較愿意接收實習生,協助培養人才。但是在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校企雙方協調解決。
第一,實習時間不固定。由于與學校合作的酒店不固定,造成實習時間和周期也不固定,酒店實習時間安排與學校教學計劃未達成一致,在輪崗實習、加班問題上未能與學生及時溝通,造成學生實習時間混亂,未能系統地進行理論與實踐的貫穿學習,引起學生的不滿,校企合作的目的不能很好地實現。
第二,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脫節。學生到酒店進行實習工作期間,幾乎沒有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只關注與酒店工作內容和職業技能的提升,造成實習結束返校難以適應課堂節奏和教學環境,沒有真正達到工學結合的目的。
第三,不注重學生職業發展規劃。學生在實習期間主要抱著學習、求職的態度,希望受到企業有關部門的肯定與重視,而酒店對于實習生的職業素質比較重視,只注重培養其職業素質,忽略對實習生的人文關懷,缺乏對其職業培訓、發展規劃的重視,造成學生在實習期間只提高了職業技能,而沒有形成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造成學生對酒店滿意度不高且不愿繼續留在酒店工作。
第四,校企雙方目的存在分歧。學校與酒店的出發點不同,因此造成很多分歧。學校的目的是為學生謀求更多的實踐、培訓和工作機會,讓學生通過酒店實習提高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而酒店則希望大量實習生來彌補崗位的空缺,而不是真正為學生的學習發展考慮。雙方目的存在較大分歧,是校企合作雙方滿意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四、完善應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對策建議
完善應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可從如下方面著手:
首先,“校企合作”主要是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對企業進行分析篩選是合作成功的前提。對企業的篩選,主要是進行福利待遇、學生發展空間方面的分析。學校應與企業進行有效的溝通,堅持以學生利益為出發點與企業達成協議,在學生工作福利、發展空間等問題上意見必須達成一致,一切從學生的切身利益出發,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同時,要求企業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為其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讓學生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并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
其次,校企合作、資源優勢互補是“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前提,應結合學校的教學進度和企業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制訂工學結合教學計劃,做到漸進式、階段式、靈活式的實踐教學安排。為避免學生在實習期間忽略理論知識的學習,學校可安排專業任課教師到實習單位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在實習過程中,學校還要就實習生輪崗、加班、培訓等方面問題與酒店進行協商,并就學生的合理建議與酒店進行溝通。
最后,酒店往往希望學校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管理,防止學生出現安全。為適應酒店的要求,學校要注意加強實習管理。其一,在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前告知其行業發展背景、企業文化、崗位職責、課程學分安排、學習目標、考核方法等內容,讓學生做好角色定位和實習準備。其二,建立實習中心,讓帶教老師和校方實習部門負責人定期到實習單位監督教學過程,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完成。學生可通過實習中心反映學習、工作和生活問題,以獲得老師的關心幫助,消除心中的困惑和不滿,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職業觀。同時,校企應定期進行溝通,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并解決。其三,多數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實習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不能實現工學結合的教學目的。學校和企業應制定嚴格的約束管理章程,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督促學生完成教學計劃,讓學生在工作和學習中體現自我價值,形成積極向上、爭優創先的學習風氣。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酒店行業也得到快速發展。酒店類高素質人才緊缺和畢業生就業難形成的矛盾,使各大高校大膽進行教育改革,“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得到廣泛應用。但是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方面,應用型本科院校還要進一步整合辦學資源、創新辦學特色,在借鑒職業教育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不斷提高,到達更高的辦學層次,實現教育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歐鐘慧,賈桂康,李英策.基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理念的應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18)
[2]王子寒.應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創新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時代金融,2016(11)
[3]馬小玲.基于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酒店管理實踐教學方式的創新——以武夷學院校企合作為例[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3(2)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應用型本科酒店管理專業實踐課程的拓展與教學方式改革研究”(2016JGB413)
【作者簡介】陳蜀花(1967— ),女,瑤族,廣西恭城人,桂林旅游學院酒店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