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實驗課改漸行漸近,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轉變教學觀念,轉變學習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想學、會學、能學、樂學。
關鍵詞:優化實驗;激發興趣;體驗過程;感悟方法;培養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7-00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050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物理教學中,實驗的作用非常大:或用來驗證物理學規律,或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用實驗可以呈現科學事實,可以辨析真偽,可以引發認知沖突,還可以培養操作能力。用實驗來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驗課上給他們搭建活動的舞臺,讓學生快樂學物理。
一、優化演示實驗,培養學習興趣,讓學生想學物理
在課堂上如果利用新奇有趣的演示實驗,能激發學生的新鮮感,培養學生初步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做慣性實驗中,用雞蛋代替鋼球使實驗變得驚險;在物體浮沉條件的實驗中,將雞蛋放在不同的液體中,觀察浮沉情況;在證明大氣壓存在教學中,瓶子吞雞蛋實驗進行改進,把廣口瓶換成150mL平底燒瓶,把去殼的熟雞蛋換成去殼的熟鵪鶉蛋,演示時把一端浸過酒精棉的鐵絲點燃后迅速插入燒瓶中,待燃燒片刻后抽出鐵絲,再迅速把鵪鶉蛋放在瓶口上,過會即可看到鵪鶉蛋沿著燒瓶頸慢慢下滑到瓶底,并提出問題:“蛋為何這樣運動了,是什么力把它壓入瓶內?”這樣的改進可見度增大,生動形象地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學生對于上面觀察到的新穎有趣的現象感到驚奇,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心理,激發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思考,引導發現問題,激發學習思維,促使他們樂于去尋求答案,想學物理。
二、體驗過程的同時,感悟方法,讓學生會學物理
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探究的過程,因此需在課堂上注重參與、注重操作、注重實踐、注重探究。例如:在“研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系”的教學中,新教材直接提出了這個問題,問題提出后,請學生進行猜想,然后用鉤碼和彈簧秤進行探究實驗,同時要求學生進行數據處理,即用作圖方法,從圖中得到函數式,分析數據,歸納出物體的重力的大小與物體質量的比例關系。學生在上面問題的研究過程中,不但對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更加熟悉,而且學會了用數學的函數圖像和函數關系式解決物理問題。這種方法在他們今后的學習中還會用來解決新問題。又如:在“探究影響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因素”的實驗時,教師出示三種不同的電磁鐵,通過讓學生觀察三種電磁鐵吸引小鐵釘的多少不同,創設了問題情景,使學生對電磁鐵磁性的強弱產生了強烈的探究興趣。學生猜測:電磁鐵磁性的強弱可能與電磁鐵中電流的大小有關,可能與電磁鐵的匝數的多少有關,還可能與鐵芯的粗細有關,通過邏輯思維,很快分析出實驗需解決問題有:怎樣測量磁性強弱,怎樣改變和測量電流,怎樣改變線圈匝數,怎樣改變鐵芯的粗細。學生討論并評估各種方法的過程中,要思考實驗是否精確,器材是否簡單、易組合,操作是否可行等多方面因素和問題,這是訓練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掌握正確實驗方法,使學生會學物理。
三、優化學生實驗,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培養能力,讓學生能學物理
受“標準化”“規范化”的制約,過去的教學過分要求所有學生達到同等標準,從而導致過高的統一要求,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這有違背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我們要關注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投入到實驗活動中去。例:在上“串聯和并聯”一課時,進入實驗室時,教師走下講臺,隨意地說:“同學們,你們各組把桌上的兩個燈泡用導線,開關及電池連接起來,讓燈泡亮起來,馬上動手干起來?!睂W生們毫無顧慮地愉悅自然地進入操作狀態,沒有任何框框,不提任何要求,寬松的心態被三言兩語鎖定在操作前的空間,學生們油然產生一種“寶馬”駛上高速路,總工程師的大展宏圖的心曠神怡之感。實驗中各組之間會主動詢問、商討和交流,培養各組進行交流與互查的氛圍,教師先不進行評價,不予肯否,學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履行總工程師的職責。他們都是那樣的投入,那樣的負責,那樣的情趣盎然,那樣的出人預料,完成實驗后,師問“串、并聯電路”的連接特點?“串、并聯兩種電路中兩個燈泡有何不同的相互影響”?教師把學生的思維又引申一步。各組學生帶頭問答,在反復拆卸、安裝、打開接通的實驗中,認真觀察現象,仔細分析原因,各組的代表上講臺,在黑板上畫出不同的電路連接圖,講述兩者的區別所在,指出燈泡亮、滅的產生原因,逐漸清晰地認識和體驗到串、并聯電路概念和定義的產生過程。這樣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及創新思維。
在為學生準備實驗器材時,注意使提供的實驗器材有可選擇性,同時注意培養學生利用身邊的小物品與實驗器材相結合,設計物理實驗。例如:用一個小藥瓶、一杯水和一個彈簧測力計就能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漂浮特點。利用一個礦泉水瓶既可以研究液體壓強實驗又可以證明大氣壓的存在。這樣學生選擇和組合器材的能力會得到逐步提高,設計實驗能力也會不斷提高,而且增強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常見器具的實用性的意識,有利于使學生產生對實驗探究的親近感以及更加地愛學物理。
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思維,充分挖掘良好的記憶方法,讓學生樂學物理
教師能在做實驗的時候幫助學生尋找良好的記憶方法,這會使學生經過很久時間都不會忘記。如電學實驗中,根據電路圖連接電路,連接時應先按電流方向連接主干路,再連接支路,且連接時開關必須斷開和滑動變阻器調到最大電阻值,有的實驗可能要使用的儀器較多,學生操作進來可能手忙腳亂,這時就要求學生集中精力,按實驗步驟有條不紊進行操作。經驗豐富的教師經常會在此引導學生共同尋找簡易的記憶方法,如在家庭電路的連接中,教師可一邊敲梆子,一邊引導學生編出這樣一則順口溜:“火線零線并排走,零線直接進燈頭,火線先進保險盒,再進開關進燈頭”。等,這些都是我們在平時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共同尋找出來簡易記憶方法,這樣使學習過程中注意力集中,思維積極活躍,知識也更容易接受掌握。
參考文獻:
[1] 吳玉春.優化物理實驗提高教學效果[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 2014(2):31.
[2] 胡建樂.優化物理實驗教學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中學教學參考, 2016(8):71.
[責任編輯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