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摘 要】時代在飛速發展,教育界也在不斷變革,不斷跟隨時代發展的潮流。但中國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無法替代的,而且地位越來越重要。當前隨著中國的地位不斷提高,綜合國力增強,學習傳統文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關鍵詞】傳統文化 必要性 教學現狀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82
中國是世界大國,中國越來越在國際上占據重要的地位。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的文化在國際上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學習漢語的在國際上也掀起了一陣狂潮,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到中國來學習中國的文化,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研究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研究中華美食、中國的漢字、中國的戲曲……外國人對中華文化尚且如此,那中國人呢?
傳統文化的教育成為每個語文教師教育的重要任務,更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任務。尤其是高中語文教學,更要注重傳統文化的教育,在即將成年的每一位學生心中奠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使學生在日后成長和生活中,都能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擁有良好的品格,使學生形成具有良好的中國品質的下一代。讓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讓中國的文化實力實現一個質的飛躍,時刻處于世界文化的先進行列,培養優秀下一代,讓學生真正的接受并發揚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文化最忠誠的文化擁護者,傳承者,讓中華文化刻在每一位學生的心中,時時刻刻維護者中華文明。增強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提高中華文化的競爭力,提高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一、高中語文教學融入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高中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時期教師的教育學生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高中語文在高中各科中占較大一部分,近幾年教育部都一再強調增加語文成績在高考中的比重,降低英語的分數比重,甚至取消英語,各個學校都比較重視語文的教學工作,這為在學校的傳統文化教學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再者高中是學生思維最為靈活的時期,這時期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較好,不會像初中小學那樣不系統、不連貫。這時期學生可以系統的接受一項新知識,這為教師在全面教授傳統文化時要容易很多。最重要的高中語文課本就是用中國的傳統文化貫穿的,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大多都是古詩詞的賞析和現代文的閱讀鑒賞,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從中含有大量的優秀文化作品,擁有許多發人深思的文章和古詩詞,幾乎每一篇都蘊含著人生的哲理,和為人處世的道理。
教師在教課文的時候可以潛移默化的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其中,使傳統文化的脈絡更為明晰,內容更加豐滿。在高中課本教材的基礎上加入另外的傳統文化元素,使課堂更加豐富,更多的讓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比如:在學習高中語文第一冊的《勸學》、《師說》兩篇文章時,會明白許多的道理,這都是傳統文化的魅力。《勸學》中“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通過這句學生可以明白努力進取的意義,這句古言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奮發向上。“登高而招,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這句古言讓學生明白了善于借助外物,善于利用身邊一切有用的東西,來達到成功的目的……《師說》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這句讓學生明白要敢于質疑,敢于讓自己突破,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厲害,只是每個人所學的方面不同罷了……有太多的古言,文章教給了學生人生道理,教育了學生的學習方法,處事能力。這些都是傳統文化所帶來的,傳統文化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品質,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水平,所以在高中階段融入傳統文化是很有必要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中語文教學的現狀
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高中語文的教學重點一般放在提分的知識上,哪部分貼近高考,哪部分的知識點就重點突出,對于一些比較優美,比較有意義的有些的課文反而放過,粗略的讓學生讀一遍就放過去,根本不會去深究這些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道理以及這篇文章給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師在擴展課外知識的時候,也不會去擴展傳統文化的部分,只會去擴展往年高考中考了什么,如何考,占多少分。不會去擴展這篇文章所處的時代,時代所包含的文化背景,時代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這樣學生根本就無法理解本篇文章的深刻意義,無法理解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是一個考試的機器,只會按套路解答所遇到的問題,不論是否切題都會把答題模板寫出來,這個答案看起來呆板、盲目。缺少思考的部分,令文字缺失了他們本該擁有的靈魂。高中學生的課業繁重,所學的門數較多,就更不會去另外拿時間額外的研究文章所處的時代背景。所以這種普遍存在的教學模式已經讓傳統文化的教育偏離了原來的軌道,越走越偏,越走越遠。而且這種教學方法的改革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一時半刻根本無法撼動這種死板的教學模式。高中語文傳統文化的教育前途堪憂啊!
三、針對語文教學現狀,對其實施應對的方法
但這也并不代表這種教育制度是無法改變的,這種教學模式會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被淘汰的。當前教育部的改革使學生學習更具有自主性,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教師的教學方式也由原來的完全主導課堂變成了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有更多的表達自己想法的空間和時間。教育部改革也盡量減輕了學生的繁重課業,使學生可以有更多的自己的時間去做一些資料的查閱和閱讀。教師在這種改革下就更容易的傳授傳統文化,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將學習文章所需要的參考文獻和背景資料告訴學生,讓學生自己了解傳統文化知識,在課下不斷豐富自己的傳統文化知識,真正的理解傳統文化的真諦。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傳統文化轉化成對自己真正有意的的東西,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意義非常重大,它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知識,還塑造了學生的處事方式和價值觀念,讓即將成年的高中學生擁有良好的品格和較高的素質,在學生今后的生活中和學習中有較好的思維方式和做事那能力。更重要的是傳統文化的教學提高了中華文化的自信,提高了中華文化的軟實力,提高了中國在世界中的地位。由此觀之,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中的教學地位是無法代替的,值得每一位高中語文教師去研究傳統文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在學生最重要的人生階段起有意的引導作用。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中的教學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