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嬋
【摘 要】本文論述在高中《經濟生活》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必須讓學生課前充分預習,做好體驗準備,然后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直接體驗,并注意創設情境,讓學生加深體驗,最后在總結階段讓學生深入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
【關鍵詞】經濟生活 體驗式教學 創設情境 親身經歷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B-0091-02
體驗式教學強調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實踐,獲得對相關事物、現象和知識理論的相應感受和認識,使認知世界、意義世界、情感世界得以建構。高中《經濟生活》貼近生活,內容豐富,應當積極探討應用體驗式教學,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認同課程價值觀。
一、充分預習,準備體驗
體驗式教學強調在生活情境或者生活化情境中圍繞相關知識理論進行體驗,而一定的知識理論則是開展體驗式教學的基礎,這就使得體驗式教學的體驗要有針對性和實質性內容,而不是僅具有體驗的“形”。
首先,合作預習教材。合作預習強調發揮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通過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分享,提高預習能力和有效性。筆者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圍繞學習內容,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預習教材,發揮學習基礎良好的同學的作用,帶動學習基礎較差的同學。如在第一課“神奇的貨幣”的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圍繞“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這一學習內容,對“貨幣的本質”“貨幣的基本職能”“紙幣”等模塊的內容進行預習。為了提高預習效果,筆者要求學生在預習中了解貨幣、紙幣、一般等價物的聯系與區別,了解價格與價值的關系等內容。學習基礎較好的合作學習小組對這些內容形成較清晰、準確的認知,而學習基礎相對較差的合作學習小組則相反。
其次,分享合作預習。為了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和強化預習意識,筆者引導學生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圍繞學習難點、學習重點和學習優化策略,通過PPT展示、個人發言等方式分享預習經歷。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分享了預習過程和預習結果,如預習分工、預習的疑惑之處、預習展示等方面。通過分享,學生對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交換、貨幣交換等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對貨幣的基本職能,如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價格、價值與價格等方面有了良好的認知。通過分享合作預習,各合作學習小組對教材的基本知識點有了比較清晰的了解和認知,為開展體驗式教學建立了基礎。
二、親身經歷,直接體驗
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親身經歷體驗,借助視覺、觸覺、嗅覺,調動情緒、情感,借助直觀印象而交流、思考,形成感性認識,使他們的情感、價值觀在親身經歷中得到新的元素。
首先,筆者帶領學生親身經歷。筆者發揮自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在深入分析教學知識理論的基礎上,圍繞一定的授課內容,帶領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的學生親身經歷,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理論的體驗。在第五課“企業與勞動者”的教學中,筆者圍繞“公司的經營與發展”這一教學內容,選取了本地最大的民營企業作為教學資源,并組織學生實地參觀調查。通過實地參觀、聽取企業負責人的介紹,學生對民營企業、公司的經營與發展、生產成本、市場競爭、市場規則與經濟倫理、公司發展戰略、公司經營目的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通過參觀,學生的見識得到豐富,使學生加深了對家鄉的了解,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強烈情感,不僅達到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理論的目的,而且也達到了情感、價值觀教育的目的。
其次,筆者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筆者堅持把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作用,圍繞教學任務引導學生親身經歷,以到達教育教學目標。筆者在第六課“投資理財的選擇”的教學中,圍繞“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這一學習內容引導學生親身經歷。一方面,筆者引導學生通過辦理銀行賬號、支付寶賬號,對商業銀行及其主要業務進行了解;另一方面,筆者引導學生辦理個人儲蓄存款,使其有儲蓄存款、利息、利息率的直接體驗。到了期末,學生通過查詢銀行賬號、支付寶賬號余額、提取現金等,對商業銀行、儲蓄等知識理論有了更清晰的體驗經驗。
再次,引導家長帶領學生親身體驗。家長是教育學生的好幫手,對學生的成長發展至關重要。筆者在第二課“多邊的價格”的教學中,圍繞“價格變動的影響”這一教學內容,引導家長帶領學生親身體驗,幫助學生體驗瓜果蔬菜、蛋奶禽肉類等價格的變動及其影響。為了更好地了解“價格變動的影響”這一主題,筆者特意延長了家長帶領學生親身體驗的時間,到了期中,學生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形成了調查報告,在調查報告里,學生區分了淡季和旺季,對影響商品價格的各因素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對物價變化給家庭生活帶來的影響也有了新的認知。
三、創設情境,加深體驗
體驗式教學強調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接觸實物、直觀形象的生活場景中獲得知識、培養情感,養成(下轉第97頁)(上接第91頁)健康的價值觀。
首先,筆者創設生活情境,加深學生的體驗。如在第三課“多彩的消費”的教學中,筆者圍繞“消費心理面面觀”創設了生活情境小品。小品立足不同的消費心理,創設角色,通過編寫劇本、表演排練、角色扮演、演后分享等環節,使學生對不同的消費心理有了新的認識,自然而然地認識到了應該做理智的消費者、踐行正確的消費觀。
其次,筆者創設實物情境,加深學生的體驗。如在第一課“神奇的貨幣”的教學中,筆者圍繞“紙幣”這一內容,創設實物情境,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的紙幣,了解紙幣與金屬貨幣 、電子貨幣、紀念幣等的關系。相關實物包括:人民幣、美元、日元、越盾,等等。通過創設實物情境,學生初步掌握了不同紙幣的真偽識別方法,對紙幣的形成、發展、發行、使用等方面有了進一步了解。而在“信用工具和外匯”的教學中,圍繞“信用工具”這一內容,筆者向學生展示了不同商業銀行的信用卡,展示了支票,同時,筆者還通過課堂演示信用卡消費讓學生了解信用卡的功能,讓學生對這些常見的信用工具形成直觀認識,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區分信用卡和其他銀行卡,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也為他們進一步增加信用工具方面的體驗提供了基礎。
再次,筆者創設形象情境,加深學生的體驗。利用視頻、影像、音樂、圖片等,增加學生的感官刺激,加深學生的體驗。雖然學生并沒有出現在這樣的情境中,但由于它引起了學生視覺、聽覺等感官的注意,激起學生認知、理解、體驗課程知識的興趣。筆者在第五課“企業與勞動者”的教學中,圍繞“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這一教學內容,選取了農民工維權的視頻、為農民工討工資的新聞等視頻、圖片,引導學生了解勞動法、了解勞動者享有的各項權利,知道如何規范和協調勞動關系、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勞動者則要不斷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通過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學生對勞動法、勞動者權利、依法維權等有了體驗,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得到增強。
四、合作總結,深入體驗
合作學習有利于發揮不同學生的長處,使知識、經驗、體驗得到分享,不僅有利于形成和諧的生生關系,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是高中《經濟生活》的應有之義。筆者在教學中嘗試引導學生合作總結所學所見所感,提升他們的體驗。
首先,筆者引導學生合作總結課堂活動。如在第三課“多彩的消費”的教學中,圍繞“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內容,引導學生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總結課堂教學。他們總結了不同的消費心理、消費觀,深化了對正確消費觀的認識,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使他們不僅“知”,而且“行”,做到知行合一。
其次,筆者引導學生合作總結實踐活動。筆者引導學生合作總結關于價格、消費、企業經營、儲蓄等與課程知識相關的實踐調查活動,使他們對這些知識有更深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和體驗這些知識,如賣東西應該明碼標價、買東西需了解價格、消費需結合自身家庭經濟水平、創業經營應當講究誠信、需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等,為他們的日常生活提供指導。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