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 要】本文針對高中生英語寫作中存在的句型機械、內容空洞、結構混亂等問題,論述通過引導學生積累詞匯、套用課文優秀句型、分析文章布局結構、進行學習話題討論、開展適時實踐等方法,尋找使學生英語寫作水平得以提高的良策。
【關鍵詞】寫作 以讀促寫 半控制性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B-0131-02
英語寫作是考查學生讀與寫、理解與應用的綜合方式,也是高考試卷中占分值較多的一部分。閱讀是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應把握這一部分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學習與模仿,學會在寫作的過程中構思寫作內容與結構,并利用自己日常積累的詞匯和句型進行內容的填充,達到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一篇高質量的英語作文的水平。
一、基于環境,積累詞匯
作文換一個角度來看,就是將多個詞匯放入句型中加以組合。而匱乏的詞匯量是不足以完整地表達作文的含義,也無法使學生寫出高水平的作文。在平日學習中積累詞匯,對提升學生記憶和理解的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必修一第一單元 Friendship 這一內容時,就沒有直接為學生講解單詞目錄中的相關單詞,而是先引導學生數遍朗讀單詞,讓學生對這些單詞有一定的印象后,再在課文講解的過程中,結合文章大意與語境,加深學生對這些單詞的印象。就如同“ignore”這個單詞,學生若僅是單純地記憶就比較難,但若結合文中的語境來記,就會比較簡單。再如“calm”這個單詞的記憶,若是直接記憶有一定的難度,但結合“calm down”這一短語進行記憶就好多了。教師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結合語言環境邊讀邊理解記憶,學生詞匯記憶效率就會提升許多。
通過在課文教學的語境中聯想記憶詞匯,不僅能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詞匯的記憶,也能夠進一步理解詞匯適用的語境。
二、整理記憶,套用句型
現行的句型教學,主要借助于課文的講解。因此,高中英語教師要在課文講解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整理出各種句型,為學生講解分析知識點,并為學生提供句型訓練的機會。
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高中英語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先帶領學生通讀文章,使學生對文章大意有一定的了解,再帶領學生分析文章中的句子。首先,教師可要求學生自行分析課文中第一段第二句話的句型。教師說出自己的要求后,學生回答:“這是時間狀語從句,前面的是時間狀語,‘people是句子的主語,‘make是句子的謂語,‘make之后的部分是句子的賓語,‘from England的作用是為了解釋句子主語,是句子中的定語。”學生發表完自己的意見后,教師須對學生回答不完善的地方進行糾正,之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套用這個句型,自行構建句子。學生紛紛開始了自己的創作,有的學生寫道:“In the 20th century,people from Japanese make war to aggress many parts of China.”而在之后的寫作過程中,教師也要求學生回憶以往所學過的句型并加以應用。
在學生了解句子構成后,再進一步應用到自身的寫作過程中,如此一來簡化了學生英語寫作的過程,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質量。
三、分析結構,建立圖式
許多學生在寫作文的過程中缺乏對整篇文章的布局意識,結構松散,寫出的作文邏輯不夠嚴謹,整體水平不高。而英語教材中的課文結構嚴謹、完整,是學生應模仿的范本。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借助課文范本,引導學生認真分析課文的結構,學習其結構特點,建立結構條理圖式,幫助學生完成作文。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 Travel Journal 這節課時,就要求學生分析這篇課文的布局結構,學習課文是如何展開論述的。這篇文章首先交代了一個前提,那就是“the dream and the plan”,先闡述自己有一個旅行的計劃,即“A great bike trip”,然后交代了與姐姐一起籌劃旅行,最終選定了繞湄公河騎行方案。之后,文章便開始描寫這一旅行過程。文章中這種敘事方式在許多作文中會用到,學生在寫作時,可以結合自己在課堂中所學的謀篇技巧,將自己寫作的內容以圖式的方法羅列出來,這樣利于幫助學生自己理清思路,豐富構思內容。
對課文優秀結構的模仿,可以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理清思路,提升邏輯嚴謹性。
四、話題交流,想象推測
課文中對某一話題進行討論交流,也是課文的常見形式。學生在模仿課文的過程中,能豐富他們的話題想象力。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 Computers 這篇課文時,可引導學生仔細體悟這篇課文中“Computer”這一話題的模式。教師先讓學生熟悉這篇文章的結構,理清文章結構與布局。計算機是生活中的熱門詞語,在課前,教師可要求學生通讀課文,對課文有一定的了解后,再分析課文中對“Computers”這一主題的介紹方法,從介紹電腦的由來到之后的發展情況進行描寫。學生也可模仿課文的討論方式,在寫作中加以運用,可從計算機發展的利與弊來論述,從而提高作文可讀性。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課文中的話題和內容,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展開想象,合理推測,從而豐富作文內容。
五、適時實踐,內化認知
實踐是檢驗學習效果最好的途徑。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照課本內容或課外材料,按照文章內容為學生設計恰當的命題作文,引導學生在寫作中借鑒使用各種句型,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這種適時的實踐能夠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成為自己的學科素養。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這篇文章后,教師可要求學生梳理文章中的主體結構,然后采用同樣的結構或思路去設計自己的寫作思路。首先,學生從課文中總結出了一些小問題,“When do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begin?”“What are todays festivals for?”等。隨后,學生模仿這樣的思路進行寫作。部分同學將文章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There are many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like Festivals of the Dead、Festivals to honor People、Harvest Festival、Spring Festivals.”第二部分為“How people celebrate it?Why people celebrate it?”最后一部分為“My favorite festival is……”學生不僅可將文章中的句型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而且對課文內容又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記憶。
由此可見,在高中英語的實際教學中采用實踐寫作方式,利于幫助學生梳理寫作思路,提高英語寫作水平。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高中英語教師應當充分把握課文講解這一環節,指導學生在學習教材的基礎上,準確把握課文中的知識點,并將其應用到自身的寫作訓練當中,使其英語寫作能力有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欣.高中英語寫作指導[J].英語教學,2014(6)
[2]郭強.高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策略例談[J].知識文庫,2015(24)
[3]趙勇.淺談高中生英語寫作教學[J].高中英語,2014(14)
(責編 周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