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均
摘 要:情境教學是一種課堂與生活相結合的高效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情境式的教學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課堂模式,對其今后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圍繞初中數學課堂情境教學進行解析,希望可以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認可。
關鍵詞:初中數學;情境教學;課堂環境;室外拓展
初中生的思維較為活躍,開放性的思維模式加上半成熟的心理狀態使得學生潛意識中厭煩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而這些因素間接降低了初中數學的有效性。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深入研究自身的教學模式,挖掘課本中學生感興趣的部分,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從而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探究熱情,為構建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做出良好的鋪墊。
一、構建情境,營造輕松的課堂環境
初中生處于由幼稚到成熟的過渡期,這個時期他們需要一個較為輕松的學習環境,從而取得更多的收獲,促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為其今后探究高難度的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首先,圖形知識是初中數學知識的一部分,在進行此類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很多教師采用口語引導為主的教學模式,希望學生可以在自己的描述當中學會更多的圖形知識,但是初中生心智發育尚不成熟,課堂上短暫的松懈就可以使他們忘記教師臺上積極的引導,這就使學生長遠的發展受到嚴重的阻礙。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情境式的教學模式,把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自主發展空間。比如,在教學“三角形”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在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簡單的介紹后,就讓學生聯想說出生活中存在的三角形,在學生說的時候教師鼓勵他們思考為什么三角形就出現在那個地方,如果換成其他的圖形呢,逐漸引導學生把思維轉入猜測三角形的性質當中,用深層次的數學知識為學生搭建思考的平臺,從而增強學生大腦的靈活性,使數學知識印在學生的腦海當中。其次,教師可以利用肢體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身體做出不同的三角形,引導學生比拼誰模仿出來的三角形更加形象、生動,讓學生不再死板地坐在課堂當中,間接地提升他們探究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在全新的體驗當中領悟更多的數學知識。情境化的教學方式要突破傳統課堂的束縛,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每一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究當中,進而更好地提升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二、信息情境,打造全新數學課堂
想要更好地實施情境式的教學模式,教師不僅要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工作,還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帶來新奇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新知識的學習當中。首先,數學課本中的很多知識都需要學生的抽象思維,這些知識很多都是初中數學的重難點,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教師采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情境式的數學課堂,這些知識的教學會變得非常容易,這對于學生及課堂的發展都有積極的影響。比如,在教學與“旋轉”有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在大屏幕上勾畫出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簡單物體,先由教師說出不同的旋轉角度,讓學生在臺下對旋轉之后的圖形進行繪畫,然后教師再利用三維技術對屏幕上的物體進行實際的旋轉,當旋轉之后的物體與自身繪畫存在誤差的時候,學生會自主探究問題的成因,間接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但是教師要注意開始旋轉的圖形要簡單,讓學生在繪畫正確之后產生學習的自信,然后再逐漸加大問題的難度,讓學生沉浸于知識的學習當中。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大屏幕構建生活中的場景,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知識,進一步提升數學課堂的有效性。信息技術與情境教學相結合可以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知識,可以讓學生取得更多的收獲。
三、室外拓展,拓展情境教學空間
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情境教學,不論與哪種方式相結合,學生都會產生一定的束縛感,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帶領學生到室外學習知識,利用寬廣的空間刺激學生的大腦,從而更好地完善個人的學習狀態。比如,在學習“數據的分析”過程中,教師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他們分別探究生活中不同的數據內容,然后把自己的調查結果帶到班級進行統計和分析,讓他們動手實踐,將知識牢記于自己的腦海當中。接著教師提問學生實際調查之后的感受,了解學生對于數據分析的理解,進而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彌補學生的不足,使他們的數學基礎更加扎實。其次,教師要學會聽取學生的意見,讓他們聯想哪些知識可以在實際生活中獲得,讓學生回到課堂的主體地位。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教師要根據知識點帶領學生到生活中探究數學知識,提升情境化數學課堂的有效性,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更上一層樓。
數學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教師打造情境化的初中數學課堂,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對其個人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孫獻春.探索初中數學教學的新思路[J].數學學習與探究,2014.
[2]許志軍.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