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常競豐 張登琴 陳俊宇 羅睿婷
[摘 要]項目組基于對CNKI中關于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相關論文,分析了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教學方法單一、缺乏系統性、內容陳舊、缺乏互動、課時量不足等主要問題,探討了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微信平臺及MOOC平臺建設的利弊,并從營造校園安全的教學環境、構建大學生混合式教學體系、完善基于COOC平臺的網絡課程建設內容三個方面,討論了基于COOC平臺的大學生安全教育混合式教學課程的構建。
[關鍵詞]大學生;安全教育;COOC;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6-0113-03
自2004年北京林業大學將安全逃生納入課堂教學內容以來,國內各大高校紛紛將大學生安全教育作為培養大學生安全素養的核心途徑之一。[1]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將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置于宏觀背景中,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為中國建設網絡強國指明了方向,也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現存問題
根據 CNKI 數據庫中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相關論文,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方法過于單一。[2]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大多還是采取面授講課、展板、橫幅等傳統方式,實踐演練和互動體驗等環節所占比例不高。[3]
2.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法制宣傳和治安、交通、消防等安全防范知識宣傳教育自成體系、互不聯系。[4]有些學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已經形成某種定式:假期前后對學生進行安全提示,相關節日和紀念日應付式地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5]
3.教學內容陳舊。目前,我國面臨的環境復雜多變,校園治安形勢日趨復雜,校外人身安全教育匱乏[6],而現有高校安全教育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規、人身安全、財產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衛生安全等方面,社交安全、網絡安全、就業安全等相關內容并未被納入教育的視野,文化安全、國家安全等領域的新內容也亟待完善。[7]
4.缺乏互動。當前安全教育課的教學方法相對簡單,教師只是簡單地講授或者觀看相關視頻資料, 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與溝通。[8]
5.對該類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少高校未能把大學生安全教育視為學生素質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必修課,安全教育課程教師一般由輔導員、保衛人員兼任,沒有將其納入教學計劃,無專職教師擔任授課任務,也沒有訂制統一的教材供學生學習,使大學生安全教育在時間上、內容上和效果上缺乏保證。[9]大部分學生安全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逃生技能和安全常識。[10]
6.課時量嚴重不足。安全教育的內容繁多,但安排課時一般以2學時為主,部分高校一年只安排一次安全教育知識講座。[11]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平臺建設的討論及實踐
1.大學生安全教育平臺建設的討論
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現狀引起了不少的關注和思考,學者們圍繞安全教育的教學資源建設和平臺建設開展相關研究,纏菁等提出充分利用網絡挖掘教育的媒介和載體,推進法制安全教育工作[12],陸文曉提出利用社交網絡平臺發起演練活動或安全問題討論,彌補傳統課堂教育中時間和空間局限的問題[13],劉若華認為應把安全教育與管理滲透到微信、微博、空間、人人網等交流平臺[14],衣慶泳提出通過模擬演習、跨領域的警校合作和校外大學生“安全教育基地”等形式[15]進行安全教育,陽永清提出用微信公眾平臺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以圖片、文字、視頻的方式向用戶推送信息。[16]
2.微信平臺教育實踐
2015年,重慶醫科大學醫學信息學院通過易企秀微信公眾平臺開展了學院大學生消防安全宣傳和教育(見圖一),主要從消防安全的意義、火災原因、預防、撲救、逃生幾個方面進行了展示,反響良好。但是微信平臺版面有限、形式單一、缺乏互動,能針對單一的安全問題進行展示和教育,卻不能完全滿足復雜的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需要。
3.COOC平臺教育的思考
當今,“互聯網”的理念在教育領域涌現出許多創新模式,如網絡公開課、MOOC、微課等,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17]、更靈活的學習方式[18],促進了教學競爭[19],并能完成教學數據的挖掘與利用。[20]
2014年,重慶醫科大學自主研發了校園在線課堂“酷課自主學習平臺(COOC)”,作為MOOC的校園載體,其具備靈活度高、互動性強、信息開源的特點,經過兩年多的測試及應用,該平臺已相當成熟,且具備一定的關注度和固定使用人群,可作為大學生安全教育混合式教學的線上嘗試。
三、基于COOC的大學生安全教育混合式教學課程的研究與構建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blending learning)形式上是在線學習(on-line)與面對面學習(off-line)的混合,將翻轉課堂教學法和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理念相互融合,但其更深層次是包含了基于不同教學理論(如建構主義、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教學模式的混合,教師主導活動和學生主體參與的混合,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不同學習環境的混合,不同教學媒體的混合,課堂講授與虛擬教室或虛擬社區的混合等[21],課堂教學和網絡學習互補,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本文擬基于COOC平臺,結合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特點,從學習環境、教學體系、網絡課程內容建設入手,建立該課程線下教學、實踐操作和線上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1.營造校園安全的教學環境
厘清安全教育各部門職能,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統籌協調。教務處牽頭,保衛處、學生處等學生管理相關部門協同進行大學生安全教育,任課教師線下教學,保衛處、輔導員、心理咨詢師、學生會通過安全講座、宣傳教育、現場演練、安全主題活動等引導大學生完成安全實踐操作,學生自主線上學習,各部門各司其職,共同營造校園安全的教學環境。
2.構建大學生混合式教學體系
在保證傳統課堂教學的前提下,增加安全講座、宣傳教育、現場演練、主題活動等實踐性強、參與度高的教育實踐方式,引導學生在COOC平臺上通過課件和資源主動學習,并通過完成測試題、練習題不斷掌握和鞏固知識點,強化安全教育的實踐操作以及自主學習功能。
3.完善基于COOC平臺的網絡課程建設內容
圍繞教學內容以及能力要求,采用文獻、圖片、微視頻、動畫、書籍等差異化的信息載體,建設數個5~8分鐘的知識點課件。COOC具有開源、非營利性特點,可以在平臺匯聚網絡精品課程、優質課程等開放教育資源鏈接,關聯安全教育網站,定期完善和更新書籍、視頻、文獻、案例等資源,展現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
以“校園消防安全”章節網絡課程建設(見表一)為例,圍繞“消防、原因、特點、方法”四個知識點,按照“了解、掌握、運用”三個層級,引導學生了解消防文化,掌握火災原因、特點,完成滅火器的操作,并對消防法律法規、火災原理、誤區、報警方法等相關知識進行拓展。
每個知識點提供2~4個單選題,并衍生成多選題、填空題、判斷題、簡答題等,通過不同題型對相同知識點進行考查,有效提高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針對安全教育實踐性強的特點,該門課程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方式,在學習評價方面關注結果,但更側重于過程。形成性評價,記錄每次學生網絡課程學習、測試的時間及效果,占課程總評成績的70%;總結性評價,主要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占課程總評成績的30%。
四、結語
結合目前大學生安全教育現狀,基于COOC平臺,以文字、圖片、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多媒體信息為載體,以知識點為基本單元,以課件、資源庫以及題庫進行的大學生安全教育在線課程建設,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和積極的現實意義。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網絡在線學習+課堂學習”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應用和推廣,將有效解決該課程師資有限,學生課時量飽和以及時間、地域限制的難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高大學生對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減少大學生安全事故的發生,是大學生安全教育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也是思想政治類課程的網絡化、系統化、常態化模式的全新嘗試。
[ 參 考 文 獻 ]
[1] 黃軍.生命教育調查顯示重慶17%大學生曾有自殺行為[EB/OL].http://www.cq.xinhuanet.com/2012-03/16/c_111661339.htm.
[2] 李科.高校國防教育課程教學的問題及改革措施探析[J].教學研究,2014(3):78-80.
[3] 韓標,劉再起,黃學永.高校學生安全教育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2013(7):86-89.
[4] 周水平,萬江文,郭安平,等.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以江西為例[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10(12):148-150.
[5] 蔣娜紅.高校安全教育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3):115-119.
[6] 張長安.大學生安全教育內容探討[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7):166-179.
[7] 張繼延.和諧校園視域下高校安全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2(1):30-31.
[8] 馬偉寧.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實踐與教學改革探析[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4(1):119-122.
[9] 周水平,萬江文,郭安平,陳裕鵬,龔志強.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以江西為例[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0(4):148-150.
[10] 郭亞芳.《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改革探討[J].科技信息,2013(22):111.
[11] 吳茜.《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國職工教育,2014(10):163.
[12] 纏菁,刑小松,徐靜.“體驗式”法制安全教育模式建構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10(3):32-34.
[13] 陸文曉.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安全教育新模式探索——基于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安全事件的調查分析[J].職業教育,2015(12):39-41.
[14] 劉若華,姚勇,覃文慶.研究生安全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3):4-6.
[15] 衣慶泳.大學生公共安全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2(3):32-35.
[16] 陽永清.基于微信公眾平臺構建大學生安全教育模式的應用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6):162.
[17] 王文禮.MOOC 的發展及其對高等教育的影響[J].江蘇高教,2013(2):53-57.
[18] 李青, 王濤.MOOC:一種基于連通主義的巨型開放課程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2012(3):30-36.
[19] 何伏剛,馬東明,孫海民.探索 MOOC 教學方法在 mLearn?鄄ing 中的運用[J].遠程教育,2012(3):23-29.
[20] 徐明,龍軍.基于 MOOC 理念的網絡信息安全系列課程教學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3):16-19.
[21] 李克東,趙建華.混合學習的原理與應用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4(7):1-6.
[22] 丁燏.協同育人平臺建設的體會與思考[J].大學教育,2016(11):9.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