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煉
摘 要 互聯網智能化應用,高校外語專業多了學習上方便,但是,隨之也出現諸多以前不曾遇到的問題。通過對高校外語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討,提出了個別學生要特殊對待、普遍問題要對癥下藥、因勢誘導打造全校好學風、教師要當學生的良師益友,并在教學中滲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希望教育工作者借鑒參考。
關鍵詞 外語專業 思想政治教育 因勢施教
高校外語專業學生接受西方思想的影響較多,許多學生崇洋媚外,甚至把西方腐朽思想當作文明,還有學生看到了一些國家的優點,沒有深入了解整個國家的情況,學生在思想上總會產生凡是發達國家的都是先進文明的,甚至對中國傳統文化精華說三道四,甚至抱著固有偏見去學習或辦事,有學生認為學不好,主要教師沒有教好,從來不反思自身問題,更不利用網絡有助于自己外語的聽力、口語、寫作等鍛煉,對此,要智能終端步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新時期,針對高校外語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需要重新審時度勢,做好如下幾點:
1針對個別學生要特殊對待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對外語專業的個別學生問題要特殊對待,尋求產生問題的根源,杜絕不良勢頭的泛濫。要讓個別學生知道自己錯在哪里,為什么會犯這樣的錯誤,違紀的要有相應的懲罰措施,違法的要與司法部合作,尋求最佳的處理結果。不能把問題放大化,也不能堅持大問題化小,回避某些學生在某個方面問題的存在。校有校紀,有紀不遵守者必須面臨相應處罰,而不是發現了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要錯誤以為這只是個別同學,不影響全班。
2面對普遍問題要對癥下藥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譬如,上課玩手機,有時上面教師講著,下面有許多學生對于不喜歡聽的教師課只是人在,心在手機上。要么,有許多學生把不重視的課程當成休息課。雖然校里有種種規定,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學生照玩不誤,有許多教師都感到無奈,因為教師不是學生的家長,管得太嚴,學生認為教師不近人情,管理太松,一些學生干脆一節課幾乎沒有聽講。對于普遍問題,教師教學上應當反省,反思自己教學方法,還有教學手段能不能拿出創意課堂,講出特色,在教學上提升自己。另外,就是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調研,拿出具體解決方案,讓教師有為,讓學生認可。以學生為主角,從根本解決普遍存在的問題才是治本的好辦法,不能治標不治本,流于形式和檢查需要才去做。
3因勢誘導打造全校好學風
任何專業的學習都脫離不開社會,有很多學生不斷要在專業上有所突破,甚至還需要面臨職業選擇的問題。外語專業的學生近幾年也面臨求職困境,外語專業的畢業也未必一定是在外語專業單位就職,只是外語專業以后更多有多種選擇,為自己將來職業謀求上,利用外語優勢取得對外銷售或其他工作中能夠如魚得水。譬如,回家務家的外語專業學生利用家鄉特產打開了銷售國外的產品,而其他因外語溝通問題就比較困難。同時,重視課后各項活動的開發,將積極向上的主題教育蘊含其中。諸如引導大學生關注農民工家庭、農民工子弟等社會弱勢群體,以愛心義賣、上門輔導等多種方式開展活動,讓外語文化建設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鋪路拱橋。
4教師要當學生的良師益友
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的道理教師都懂得,但是,如何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面臨著諸多問題,有許多教師說沒有時間,有一些教師更是打著課外的小算盤,很多教師不愿花費一些時間和學生交流,有一些僅是教學生知識,卻沒有注重思想意識的培育,到了高校大學生的自己時間多啦,但是,和教師溝通的時間更少啦。教師要力當學生的良師益友,尤其是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密切關系。利用微信朋友圈,利用QQ群,利用課間休息,利用舉辦體育活動,利用課外學生活動等,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學生一等的教師,這不但是一個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而且是一種處事行為方式的轉變。
5專業教學融入思想教育
外語學院思政教育融入專業教育體現在課堂素材選擇和案例選擇教學過程中。一是從英語聽說課內容開始,對學生的文化意識、價值觀、人文素養等思政內容進行修正,教師可以精心選擇聽說素材,一起分析其蘊含的價值觀念,優先選用大家比較關注,滲透有思政教育的話題來訓練聽說能力。譬如以美國為例,通過大量的視聽說材料,讓學生從多個角度來認識美國,發現美國有好與不好的方面,從而理性的看待美國,不一味的崇洋媚外。二是從商務溝通課的案例入手,教師可以運用很多案例教學法來訓練語言,影響觀念。讓學生逐步反思、反省自己的金錢觀,清醒理性的反思可以促進整個社會的逐步回歸,一門課下來大家不僅訓練了口語,更重要的是同學們開始思考一些問題。教師也可以結合當前熱點問題,討論中日或中韓經貿合作問題,還有近幾年購買智能馬桶風波等問題,通過激烈的辯論,同學們對此有了更全面、更理性、更深刻的認識。
參考文獻
[1] 陳銘.高校外語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獨特性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6,29(3):79-81.
[2] 楊華.思想政治教育新視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12-170.
[3] 楊學義.以“四種意識”為著力點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報,2012-01-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