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最主要的學科之一,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不但能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還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起幫助作用,數學來源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小學是一個人接受教育生涯的開始,因此小學階段的教學,特別是數學教學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存在的問題的分析,希望能對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進行深入淺出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概述
(一)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定義
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指教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過程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和發展,教學的有效性并不是看教師的教學內容完成的如何,或者教師自身的水平如何,而是看學生最終的學習成果,學生是否有進步和學習程度的多少是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指標。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就是小學數學教師為了達成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在對數學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數學教學活動進行調控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
(二)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目的在于:第一,促使教師轉變教育教學目標,進一步優化教育策略、教學方法,努力實現“以教促學”的目標;第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實踐操作中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落后
傳統的教學目標認為,學生學習的目標就是掌握知識,取得最優秀的學習成績,從學校到教師都只注重學習成績的好壞和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這在很多方面限制了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從充滿邏輯、立體的思維結構變得枯燥、乏味,教師的教學目標走向一個死角,學生的意識被禁錮住,二者不能達成有機統一,使整體教學有效性的效果受到影響。
(二)教學方式單一
雖然課程改革以來,國家一直在推行符合時代、符合新形勢的教學模式,但顯然,現階段,大部分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還是以傳統的黑板+粉筆為主,各個學校可能會加強教學基礎設施的建設,在班級設置多媒體屏幕等來豐富教學模式,但教師運用的不多,即使運用起來也只是簡單的圖片+文字的模式,非常單調,吸引不了學生興趣。可以說,整體的教學模式,還以傳統的教師講述學生接受為主,對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開展起阻礙作用。
(三)學生興趣缺乏
小學階段,學生年紀很小,自主能力和思維意識都很不成熟,并沒有自控能力。數學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的科目,單純的在課堂上聽講沒有任何實踐活動,讓學生對數學課程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煩情緒,嚴重的可能會影響今后整個數學的學習過程,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從源頭上就受到阻礙。
三、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一)樹立新的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傳統的教學方式基礎上推陳出新,讓教學的整體目標,從原來的只注重成績轉變為看中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也是新時期對小學教學的要求。小學數學的教學看起來并沒有語文那樣柔軟富有情感,能讓學生產生共鳴,但數學所帶來的邏輯性、運算性、科學性與創造性都是新鮮的并且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重大意義的。教師要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來了解每一個學生,充分知道學生在每個階段的掌握程度和遇到的問題,用科學的分析去因材施教,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魅力與自身發展的關系,將目標定好,適度約束、適時引導,會對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二)選擇新的教學方式
一個好的教學方式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教師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要做到:首先,在課前將學生們分成一個個小組,給每個小組事先布置一道作業,讓組員們共同完成并拿到課堂上討論,這樣不但能將這節課的內容做了提前的預習,也能讓學生懂得與同學交流合作;其次,在課堂上師生緊密互動,小學生對教師還是比較懼怕的,因此雙方關系可能比較疏遠,教師要積極與學生互動,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可以在課堂上設置講題的環節,每節數學課都安排一個學生來講一道題,不但能讓學生加深印象,還會讓整個課堂的氛圍更加輕松,學生的學習勁頭會更足;再次,多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當下我國電子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教學設施與設備都很先進,教師要多加利用,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給小學生們播放一些與當節數學課有關的視頻或者動畫,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多使用教學設施也對教師的自身發展有很大的好處,雙方共同發展。選擇新的教學模式,能有力的促進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開展。
(三)開展新的教學活動
小學生一般放學都比較早,大把的時間可以運用,因此,教師若想提高教學有效性,就要注重“第二課堂”的開展,即在課后的時間里開展相關的活動來提高學生數學能力。學校可以組織開展各種數學比賽,并對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加以獎勵,教師以班級為單位,也要經常開展有關數學的實踐活動和情景創設,比如:小學生們對于實際動手操作有很強的興趣,數學正好具有可操作性,創設一個操作性的情境,能有效的將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轉化成為可以操作的,方便簡潔的具體事物中來。在哲學的角度看叫做透過現象看本質,實際動手操作,也會加強小學生的記憶,將數學知識更好的掌握。除了這些相關的實踐活動,教師也可以運用社交網站如微信微博等,開設專門的平臺,并可以將學生家長添加進來,教師與家長在平臺上經常溝通,學生也可以將不明白的數學問題或者這一段的學習心得告知家長,并由家長通過平臺發給教師,教師、家長、孩子之間形成一種健康的、積極的關系,對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起絕對的促進作用。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和共同發展的過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國之間的競爭早已轉化為文化競爭,教育的意義更加重大。現階段,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還存在的一定的問題,但相信,我國一直在積極進行改革,無論從教學目標、教學方式還是教學活動,各方面一起努力,為實現高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而奮斗,對今后教學的科學方向和學生的全面發展都做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符曉利.淺析提高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6):22-32.
[2]李劍鋒.探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亞太教育,2016,(06):11-15.
[3]任正偉.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周刊,2017,(04):21-28.
作者簡介:
張梅真(1985.09—),性別:女;籍貫:福建廈門;最高學歷:本科;職稱:二級;研究方向:小學數學;單位:廈門市翔安區新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