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兵
摘 要:學好數學這一門學科具有很大的難度。在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以下圍繞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數學;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理念的推行過程中,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了很大的變化:由教師“獨霸課堂”變為“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由“教學被預設牽著走”變為“根據學情調整教學環節”;由“致力于完成教學目標”變為“注重課堂生成的動態變化”;由“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變為“課堂是交流的平臺”;由“注重教師的講解分析能力”轉變為“注重教師的組織調控能力”等。這些變化都是為了建立新型的數學課堂、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致力于打造新課程理念下的現代數學課堂。在此,談談本人對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
一、創設教學情境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大亮點
在傳統課堂上,數學教學與生活、生產應用嚴重脫離,“抽象”和“高深”成為學生對高中數學的最突出印象。新課程理念倡導結合學生的生活、學習經驗創設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來喚醒學生已有的人生經驗,實現新舊知識順利銜接,創設教學已經成為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課堂的一大亮點。恰當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觸景生情”積極進入思考探究環節,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新課標教材卻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很多時候教師可以借助教材提供的問題創設出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教學情境。比如,在學習《函數的表示法》時,結合書上的3個例子來創設教學情境:
(1)炮彈發射時,距離地面的高度隨時間發生變化情況:讓學生計算t=1,2,5,10時,跑到距離地面多高,同時關注t和h的變化范圍,引導學生學會用解析式刻畫變量之間的對應關系,啟發學生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描述函數關系。
(2)用圖形繪制出臭氧層空洞的面積與時間的關系:讓學生觀察圖像,找出臭氧空洞面積最大的年份或者臭氧空洞面積大約為2000萬平方千米所對應的年份,引導學生體會圖像對刻畫變量之間的對應關系,并關注t和s的范圍,強化學生利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描述函數關系。
(3)恩格爾系數的變化情況,恩格爾系數與時間之間的關系是否和前兩個例題的變量之間關系相似?要求學生用集合和對應的語言描述。然后引導學生思考3個問題的共同點,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師生互動等學習方式得出函數的概念。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引導學生積極動腦、主動探究,快速進入思考狀態,促使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進入最佳默契狀態,對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有重要的意義。
二、重視學生的創造性、觀察力的提升
數學是一門需要聯想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學科,呆板的學習數學原理不僅不利于理解,還容易造成認知錯誤。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創造能力一靠天賦,而靠后天培養。高中數學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便是著力激發學生的天賦,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最大程度的釋放。例如,解決一個函數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圖像、向量、數軸等角度去思考解答方案。通過對不同進路進行比較,歸納總結這個問題的特點,尋找舉一反三的可能。這樣一來,學生解答的就不是單純的一道數學題目,可以說是對于幾個數學知識點的歸納整理。
三、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模式
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如下特點,它立足于科學研究的追求,通過探尋發現知識、歸納知識,把一些可創新的內容作為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時鍛煉學生的觀察力和創造性。新課程理念之所以倡導合作學習,是希望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課堂中來,把學習主人翁的精神發揮到位。高中數學教師對于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兩者之間非非此即彼的排斥關系,而是一種相互滲透、密切關聯的關系,它們都是新課程理念下教學模式的最新研究成果。數學教育不僅要追求教授學生具體的數學原理,更重要的是傳授數學研究的方法,鍛煉學生自主研究問題的能力。高中數學教育工作者在教學課堂之外,應當認真思考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變革,這些變革不能僅停留在口號階段,需要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思想,落實到行動。
四、注重課題的引入,讓學生想要學
對學生來說,多樣化的課題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吸引他們的眼球,能夠激發他們一探究竟的欲望,讓他們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堂上來。需要注意的是,新課題的引入既要結合課堂內容,還要一定程度上形式化,合情合理結合實際生活,具有啟發性、簡潔性和趣味性。
(1)結合故事來引入。數學教學應從數學文化角度來創設課堂情景,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啟發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如在學習“相互獨立事件同時發生的概率”這一部分內容時,舉出“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一經典故事,三個皮匠挑戰諸葛亮與分別挑戰諸葛亮,哪種情況勝率較大。教師可以給出這樣的概率預測,讓學生通過已知條件來選出勝利者;讓學生比較諸葛亮和其他三個臭皮匠分別解出題的概率。通過提出這個有趣的問題,成功地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課堂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通過解決這個問題引入本節課的內容,加深同學們的理解。
(2)結合生活實際引入。最好的教育環境是生活,因此數學教師應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具現化,同生活嘗試、社會現象等有機結合,讓學生從切身體會出發來理解數學問題,加深他們的印象和探求知欲。
五、啟用課堂總結,讓學生互評互動
課堂總結是為了對課堂教學進行回顧、總結、升華、鞏固,對教學過程中的基礎知識、重點知識、學習思路等進行鞏固與積累,對于學生對當節課知識的把握是非常有益的。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進行總結。這樣可以克服教師一籠統點評的弊端。可以由各小組同學對課堂學習的效果發言總結,其他同學進行補充并由老師總后點評補充,通過這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完成有效完成課堂小結。學生在發言中可以指出自己學到的知識,掌握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思路,所采用的思維策略,有哪些不足之處或者學習中遇到的困惑等。通過課堂小結和交流,能夠有效地梳理課堂知識,掌握學習主線,強化關鍵點和重難點,總結得失,學生之間積累和分享寶貴的學習經驗,并通過對比,明白自己與他人在課堂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優勢互補,激發學習動力。能夠學生不斷進行自我反省,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聽課方式,慢慢形成自己的學習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