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云龍
摘要:“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高校中的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與其它數學學科相比,該課程的概念和公式更多,理論更抽象,與實際生活中的聯系更為密切?!胺D課堂”是被稱為“2011年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教育技術變革”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以“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中的“古典概型”為例,就如何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中開展“翻轉課堂”教學進行探討研究。
關鍵詞:翻轉課堂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教學設計
一、引言
“翻轉課堂”譯自“Flipped Classroom”,是被《環球郵報》稱為“2011年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教育技術變革”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該模式下,教師要先將所講授的內容錄制成微視頻,學生首先要在課前觀看該視頻,并自主完成在線測試,課堂上學生將自主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提出,由師生、生生之間相互合作、交流,共同探討解決。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翻轉課堂”在師生角色、時間安排和教學流程等方面都發生了翻轉。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高校里面的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其內容主要涉及到概率的基本概念及應用,隨機變量及其應用和數理統計的基礎知識等。與其它數學學科相比,該課程的概念和公式更多,理論更抽象,與實際生活中的聯系更為密切。很多同學在學習起來感到非常吃力,尤其是碰到社會生活中與概率有關的實際問題時,學生往往不知如何將所學的知識正確應用。本文將根據“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學科特點,就如何在該課程中開展“翻轉課堂”教學進行探討研究。
二、“翻轉課堂”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中的應用及教學設計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教師主要在課堂上完成知識的講解、鞏固練習和評價反饋過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則更加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在課下自學完成,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和負責答疑解惑。按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其教學過程主要分為課前準備、課中內化和課后評價總結三個階段。下面,筆者便以“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中的“古典概型”為例,對該教學模式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中的應用進行探討研究。
(一)課前準備首先,教師要圍繞著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內容等方面制作出十分鐘左右的微視頻,將該視頻發布到網絡平臺,要求學生自行觀看,利用網絡和教材等進行自主學習。待學習完成后,學生要完成微視頻中的基礎測試來檢驗自學效果,對解決不了難題和心存疑惑的知識點要加以標記,方便課上提出由生生、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如在“古典概型”中,課前準備過程可如下設計:
1.自學古典概型的定義和古典概率的計算(利用教師制作的微視頻,教材和網絡資源等)
2.完成微視頻中基礎測試(對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做好標注)
3.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課堂上要檢查并計入平時成績):判斷一個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要看哪幾個要素?
4.請結合自身經歷談一談古典概型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應用(課上與同學分享)
5.標記好自主學習中發現的問題以便在課堂中探討研究
(二)課中內化
教師在這一環節中要重點把控學生討論的問題的重點性和準確性,要對學生經討論無法解決的問題進行引導性解答,為避免個別同學的惰性不認真學習,教師也可隨機拋出自己的問題指定同學回答。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教師展示本堂課的重、難點:
(1)教學重點:古典概型的判斷和古典概率的計算;(2)教學難點:古典概率的計算。2.學生展示自己的自學成果(以小組為單位,分組討論)。
3.對自主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學生先小組討論,教師進行組織協調,對小組討論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進行引導性解答)。
4.教師對本次課堂活動進行總結性評價。
(三)課后評價總結
評價總結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情況、課中成果展示情況和課后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反饋,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通過對本堂課的學習總結,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習所得,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教學設計如下:
1.教師通過課后作業等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進行檢驗總結
2.學生寫出本堂課的學習心得,可從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今后學習的注意事項等方面入手。
參考文獻:
\[1\]白聰敏.翻轉課堂:一場來自美國的教育革命\[J\].廣西教育,2013,(8).
\[2\]張渝江.翻轉課堂變革\[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