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菊
摘要:課堂中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樂趣,使學生在和諧輕松的環境中學習音樂歌曲,同時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所學歌曲的理解,進而促使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得以大幅度的提升。
關鍵詞:情境教學 小學音樂 直觀情境 體驗情境 實踐情境
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師課堂,教師是以枯燥的語言去對音樂的背景知識進行講解,進而對歌曲進行教唱,這種機械呆板的教學模式嚴重挫傷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致使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效果也難以達到理想狀態。而情境教學法,通過以音頻、畫面、實物等載體為依托,可以創設出逼真生動的教學環境,對于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調動和音樂情感、個性情操的陶冶,有著積極、重要的促進作用。那么,我們該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有效應用情境教學呢?
一、通過信息技術,創設直觀式情境,調動學生對歌曲的學習主動性
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思維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一些動態的事物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和調動他們的興趣。而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將視音頻、圖片、文字、超級鏈接等多種要素結合在一起的教學優勢,具有容量大、信息多、趣味高等特點,將其運用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可以將音樂教學內容以圖文并茂、視聽結合、聲像并舉的方式展現出來,從而創設出一種直觀式教學情境,能夠為音樂課堂增添教學的活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以《巴塘連北京》這首歌曲為例,它是一首藏族民歌,為了讓學生對藏族音樂有全面、深入的認識和了解,為了培養學生對藏族歌舞藝術的興趣,在課堂導入環節,我為學生播放了歌曲《青藏高原》的MV,然后,讓學生觀看了介紹西藏風土人情的視頻短片,如珠穆朗瑪峰、布達拉宮、雅魯藏布江、服飾、禮儀、文字以及藏族歌舞和歌曲特點等,如此,就為學生創設了一種直觀逼真的教學情境,使學生通過圖片和歌舞視頻片段,感受到藏族人民的風土人情和民族特點等,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藏族歌舞藝術的興趣。
二、通過舞蹈表演,創設體驗式情境,增進學生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自古以來,音樂和舞蹈是如影隨形的,它們是聲樂美與形體美的有機結合。對于音樂教學而言,舞蹈是學生學習音樂的橋梁和紐帶,它能夠喚起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對于學生音樂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也有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音樂與舞蹈的結合,讓學生在學習歌曲時,配以相應的舞蹈表演,如此,便能為學生創設一種體驗式情境,能夠增進學生對歌曲情感的理解,而且,學生通過運用肢體語言對歌曲進行演繹,能夠充分感受到音樂存在的美好。
例如,以《拾稻穗的小姑娘》這首歌曲為例,在向學生簡單教授完這首歌曲之后,我讓學生6人為一組,根據歌詞進行舞蹈創編,要求體現出活潑歡快的情緒,然后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進行創編,我們則對他們進行適時的點撥與指導。創編完畢后,要求各個小組的學生合作表演本組所編的舞蹈。如此,既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全班學生都主動參與其中,也豐富了學生的音樂體驗,有利于學生音樂感受力、創造力、想象力的提高,而且使學生在演唱這首歌曲時能夠感受到音樂的情緒,體會到音樂的含義,并且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學會珍惜糧食。
三、通過生活體驗,創設實踐式情境,加深學生對歌曲意境的體會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和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分別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和“生活即教育”的理論,盡管二位表述相反,但是核心理念卻一致,即教育必須立足于生活。所以,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我們不應將音樂教學僅僅局限于封閉式場所簡單向學生教唱歌曲,還應積極向學生提供進行音樂實踐和體驗的機會,創設一種實踐式教學情境,如此,能夠加深學生對歌曲意境的體會,使學生在演唱歌曲時能夠真正抒發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例如,在學習《春天來了》這組歌時,當時正值春天季節,于是,我就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去細細觀察和感受春天到來的景象,于是,學生在郊外,看到了綠油油的田野、花蕾滿枝的鮮花、自由飛翔的小鳥,還聽到了潺潺的流水聲,如此,學生真正置身于大自然中,真正感受到了濃郁的花草氣息。趁此時機,我們可以向學生教唱《春天來了》這組歌曲,學生既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對于歌曲的意境,也會理解得更為深刻和透徹,便于我們獲得理想的音樂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音樂教學效果的良好方法,它將以往枯燥刻板的音樂教學煥發出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以合理的方式融為了一體,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歡樂、愉悅,學生既學于其中,也樂于其中,促進了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全身心投入和參與,從而深深陶醉于音樂之中,感受音樂的美妙。
參考文獻:
\[1\]劉樊.情境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應用的個案研究\[D\].吉林藝術學院,2016.
\[2\]李好.試論小學音樂情境教學\[J\].科教文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