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洪祥
摘 要:改革創新已成為歷史背景下的時代主題,學校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是時代和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客觀需要,促進教育改革不斷發展和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根據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結合當前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的動態特點,就如何完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和創新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改革與創新;思考
在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我國教育面臨著許多挑戰,需要進一步改革。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的應用,使得教學改革必須執行,這自然對我國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前的舊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等不僅無法滿足教學要求,甚至有悖于現代教學的發展,這些都決定了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以下是本文關于完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轉變課堂教學觀念,實施積極參與探究學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探究性學習,簡而言之,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地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探究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思維能力和創造性。加強指導和研究,這是優化教學方法的重要途徑,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因此,我們必須建立參與的空間和時間的研究,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體驗知識與應用的整個過程的形成、實現過程和結論。學生要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此外,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智力,逐步形成規律性的東西。
二、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基本素質
在新課程中,教師的角色將傳授者變為學習促進者,由管理人員轉變為指導人員。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在探究性學習中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注重學生的切身體驗。教學策略也將由重知識向重學生發展轉變。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應該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質。
三、要著眼于語文的廣泛延伸性,豐富學生的文化積累
語文的廣泛推廣,不僅局限于課堂和課本,還可以擴展到社會生活和語言實踐的研究中。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無論是思維還是想象,都必須有豐富的情感材料作為表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語文綜合素質的基本理念,這是語文教育改革深化的產物。提高語文綜合素質,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和不懈追求。因此,要學好漢語,必須以豐富的文化積淀為基礎。我們必須樹立崇高的語文教學觀,在課堂上以語文學習為中心,密切關注基礎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基礎知識,具有良好的學習技能。同時,積極開展課外活動,讓學生開闊閱讀視野。通過泛讀,豐富自己的語言和表現。積極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和語言實踐中學習漢語。
四、課堂教學中要實現學習與創新相結合
繁瑣的分析往往會把生動感人的文本肢解得支離破碎,使語文教學失去了情感、氣質和魅力,如此違背語文教學的做法也不科學。當老師讀課文材料時,他問道:“你對閱讀這篇文章了解多少?”帶著這樣的問題,讓學生自己閱讀,查閱相關資料,認真閱讀,梳理自己對內容的理解;然后提出“你不懂什么?”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仔細閱讀和思考提綱的難點,并做好記錄,隨時與學生溝通。
五、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在閱讀和語言實踐中培養其創造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語文是語言的學科,學習語言的主要途徑是文本,文本中的意象和思想是通過中介語言表現出來的,是間接的。要理解詞義,只有通過閱讀理解才能完成。語文是工具性的學科,實踐性也很強,所以必須滲透在閱讀理解和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最重要的是培養創造性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
1.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思維方式,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提出新的方法,創造新的思維方式。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場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意識,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創造性思維品質的人物故事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自覺實踐創造性閱讀。
2.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創新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語文課本中的文本是一篇文本作品,只有把握文本的意義,然后通過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在腦海中出現相應的意象,從而理解文本。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具有獨特的條件。
課堂教學改革是一個全新的過程,不過一切新鮮事物,不會在短時間改造完成。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勇于創新,不斷堅持,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總之,改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必須在遵循素質教育的理念下,基于學生主體性的發展,通過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聽說訓練,閱讀和寫作,促進優美語言文字的形成和積累,提高語言素養,同時注意學生其他各方面的素質培養,尤其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艷.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7):10.
[2]文五省.關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創新思考與探索[J].亞太教育,2016(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