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宗芳
摘 要:思維導圖是利用關鍵詞,借助顏色、圖形、符號等的使用,充分調動人的左右腦同步思考,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增進理解和記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巧妙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英語;有效性
思維導圖,就是把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很好地結合在一起,讓人的左腦和右腦同時運作,將人的思維痕跡用圖畫和線條等形式形成發散性的結構。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它可以使用不同的顏色和線條,給思維導圖中涉及的重點知識增添跳躍感和生命力。正是因為思維導圖是知識和思維過程的圖形化表征,所以它能幫助學生清晰地梳理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把新知識歸納到已有的知識系統和結構中,加速知識獲得的過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充分利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網絡,能夠引起更多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記憶,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下面筆者就巧用思維導圖提升小學英語教學的策略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在復習單詞時巧用思維導圖
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詞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僅表現在單詞中,對于文章的理解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把與主題相關的諸多詞匯集中呈現給學生,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理解,也有利于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和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在學習fruit一詞時,教師可以出示單詞apple,pear,orange,banana,mango等。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住更多單詞,避免對著詞匯表死記硬背,或在練習本上做機械重復式的抄寫。思維導圖的運用不僅能幫助學生系統地整理知識模塊,還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
二、在閱讀教學中常用思維導圖
在平時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和教師一起或者學生小組合作一起制作思維導圖,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分析,可以使文本中復雜的內容變得簡單清晰,從而幫助學生快速地在頭腦中對文本內容形成印象,更深刻地理解所閱讀的內容,也能夠更加容易地記住所讀材料。但是,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訓練,比如找出段落的主旨句,概括段落的大意。找到主旨句之后,還要學會找句子中心詞,這樣繪制出來的思維導圖更簡明扼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做得很好。久而久之,學生從文章中捕獲信息的能力將大大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將重要的信息進行組織整理,并用自己的語言將它轉換成思維導圖的形式,使概念之間形成體系和層次,這樣能幫助學生迅速把握文章的意思。以譯林版五年級上冊Unit 6 My e-friend為例,本課文較長,詞匯量較大,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首先向學生展示思維導圖并為學生作簡要介紹,找出關鍵詞,提出相關問題,學生閱讀短文并回答問題。
三、在寫作教學中重用思維導圖
對于學生來說,剛學一些淺顯的英文,要求進行英文寫作難度是非常大的。眾所周知,任何寫作之前要有明確的思路才能把文章既快又好地寫好,而大多數學生面對英文寫作沒有思路,甚至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下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的任務就是要讓學生熟記課文中的每一個句型,要做到學一個就要牢牢地記住一個,這樣才能在寫作中熟練運用已學的句型進行變換,成為自己的句子,從而達到活用。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對一個重點句型反復強調,舉一反三,加深學生的理解和印象,如果大腦中的句子多了,那么學生就能輕松寫出自己滿意的作文,不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如果能請學生在課堂上朗讀自己的作品,則能增強學生的信心,久而久之,學生的能力也會提高。例如,在教學蘇教(譯林)版五年級上冊 Unit 4 Hobbies 這節課時,關于“like doing”這一句型就可以用思維導圖來聚類呈現相關詞匯以及詞形變化,加深學生的印象。
思維導圖是一種和大腦思維在表現形式、語言邏輯方面高度一致的思維方式。它還原了大腦思維的本來面目,從根本上帶來的是對傳統線性思維的突破和語言教學模式的策略性轉移。思維導圖“課堂型”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及一種新的教學和學習策略的形成。作為一種思維工具,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習者將隱性知識顯性化,將言語信息圖像化,有助于將大量的信息分解成易于理解和記憶的“組塊”,幫助學習者系統地、有條理地思考學習材料,并以圖形的方式記錄下其思維過程,從而達到記得牢、不易忘、易提取的效果,也提高了學習者學習英語的興趣及自主學習的能力。由于這些因素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舉足輕重,這幾個方面能力的提高必將極大地提高學習者的英語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英]托尼·巴贊.思維導圖[M].李斯,譯.作家出版社,2000.
[2]張慧子.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