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珈嘉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體育也變得越來越重要。體育運動可以增強體質,體育教學與廣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而青少年具有強健的體質、堅強的意志是一個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從觀念上重視體育教學,將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相結合,取二者之長,優化體育教學。
關鍵詞:體育教學;運動訓練;互補長短
一、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結合的必要性
體育教學是按一定計劃和新課程標準進行的有目的和有組織的教育過程。體育教學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雙方互動。其任務是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不僅可以強健學生的體魄,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運動訓練是指以教練員和運動員為主體,在各方人員的積極參與下,為全面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創造優異運動成績,爭取比賽勝利而專門組織的一種準備性的體育教學過程。
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相結合,可以將體育教學中的教學方法應用于運動訓練中。運動訓練一般是為提高運動員競技能力而開展的,但一般情況下,這種運動訓練都只是單一地強調訓練,而很少講求方法,這樣是不行的,對運動技能與技巧的提升來說意義不大。我們可以在運動訓練中加入體育教學法,讓一切訓練變得有理有據,科學進行運動訓練,這樣便于我們分析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之間的客觀聯系。比如平時的重復訓練很容易使學生感到無聊甚至厭煩,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在運動訓練中加入游戲訓練法和比賽訓練法,勞逸結合,讓學生在訓練中游戲,在游戲中訓練,比賽和游戲都可以當作訓練方式,這樣可以讓訓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問題分析與解決策略
首先,體育教學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師或教練員自身能力不足,基本功欠缺。我們之所以說“學高為師”,是因為一個教師如果能力水平過硬,那么他自身就可以是學生的榜樣,學生的“活教材”,這也就是所謂的言傳身教。而課程改革后,各方對教師的教學要求日益提高,所以在這種大環境下,體育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與時俱進,而不能墨守成規。只有教師的思想發生轉變,新型課堂才能綻放其應該有的生命力。優秀的體育教師應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給學生精神上的鼓勵和情感上的支持。
其次,體育教學中的教學方法過于陳舊,運動訓練目標模糊。由于體育課程開設較早,我國的體育課堂已經形成一種相對固定的授課模式,而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早已不再感興趣。因此,改良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關鍵。在課堂上我們要營造寬松平等的學習氛圍,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更容易感到平和輕松,從而消除緊張感。然后教師可以結合運動訓練運用訓練學知識,讓體育課堂內容更加系統,更加科學。
最后,在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相結合的教學過程中,運動訓練理論不夠完善,學生的心理壓力也常常被忽視。目前國內的體育訓練大都缺乏科學的訓練設計,這就需要在進行體育訓練設計時,不僅要結合體育教學,也要結合心理學來教學。在平時的訓練中,就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反應,細致觀察學生的情緒和狀態變化,一旦發現學生情緒波動較大,一定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保證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這才是運動訓練的根本。體育教學應該是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三者的和諧統一,在體育教學的作用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也是重要的功能之一,所以無論是在體育教學中還是在運動訓練中,教師都應該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
體育訓練中的長跑等項目可以培養學生勇敢堅強、吃苦耐勞、拼搏進取的良好品格,而體操、游泳、跳水等項目中,通過教師流利的講解和優美的示范,可以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在運動中感受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梢哉f,一個國家的體育教學質量直接影響這個國家國民的身體素質,更會影響國家的國運。所以,體育教師要把民族責任放在肩頭,在體育教學中,注意教學方法和技巧,推陳出新,創造性地選擇合適的運動訓練手段應用于體育課堂,使體育教學真正能夠達到強健體魄的作用,使學生學習體育運動員不服輸的運動精神,擁有強大的心理和健康體質,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陳金雄.對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異同的探討[J].廣西大學梧州分校學報,2003,13(1).
[2]呂 鐵.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的互補[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