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平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課堂環境的因素等。所以,文章將重點討論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希望能夠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弊端;提升策略
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是其他一切學科的基礎,無論怎么估量語文的重要性都不過分。小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階段,是讓學生打基礎的一個階段。小學階段的學習是為中學的學習做準備的,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的地位如同語文在其他學科中的地位,不可輕視。如果教師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那必將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推動教育事業的進步。本文針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簡單介紹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可以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良好建議。
一、傳統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弊端
1.教學模式單一
因為語文這個學科的特殊性,教師認為小學語文只是傳統的聽、說、讀、寫,認為小學生還不太懂事,所以在教學中忽略了小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只是很機械地教學生讀寫、背誦書本中的知識,在課堂上也很少主動去和學生交流互動。課堂氣氛壓抑沉悶,教師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2.教學內容枯燥單調
眾所周知,一篇文章是由很多句話組成的,每句話都是由很多個詞語組成的。小學正是學習詞語組成的時候,他們正處于充滿好奇心的年齡,同時他們對事情的新鮮感也消失得很快。教師日復一日地大量灌輸詞語知識,時間久了學生就沒有了最初的學習興趣,同樣會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3.教學目的不準確
語文知識伴隨著人的一生,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他們所接觸到的知識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小學是人學習生涯的啟蒙階段,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學習的態度尤為重要,這是小學教學的首要目標,其次的目標才是教會他們掌握書本知識。當前小學教師專注于采用各種手段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考核學生成績,卻忽略了對學生興趣和態度的培養。學生不僅慢慢地對語文知識感到煩躁,也會失去對其他科目的學習興趣。這一后果很嚴重,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革新教育理念,豐富教育模式
雖然說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以教師為輔,但是這并不代表教師不重要,而是說教師在教學中所發揮的是一個領路人的作用。而教師要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必須自己革新教育理念,豐富教育模式。“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現在各行各業都在講究效率,教師也要注重教學方法,巧妙地利用現有資源,豐富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全神貫注,抓住課堂的45分鐘。這樣學生既能學習到知識,在課后又能愉快玩耍。小學生正是貪玩的階段,他們玩得開心了,在學習的時候才可以專注。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真正做到學得認真、玩得開心。
2.增加課內外閱讀書籍
語文對人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從中我們可以讀到許多有趣的、啟迪心靈的故事。但是因為小學正處于學習詞語的階段,所接觸到的知識比較煩瑣,甚至會讓人感到枯燥。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大量的課內外書籍,帶領學生走進知識的殿堂,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的樂趣,從而自覺主動去學習語文。
3.明確教學目的
在前文我們已經提到過,小學語文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積極樂觀、主動學習的態度,而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所以教師首先要擺正態度,明確教學目的,采用循循善誘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明白學習的意義、學習的樂趣,也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從而讓他們自發、主動地去學習以及探索。除此之外,小學生正處于“三觀”養成的初始階段,此時的德育尤為重要。任何一科的任課教師都要明白除了教授知識,還肩負著教育學生做人的責任,教會學生從做一個好孩子開始。
總之,課堂效率的提高要從多方面著手。教師要提高教學水平,合理安排課程,營造輕松愉快的氣氛,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要注意收集學生的意見,改進自己的工作;還要注意,提高課堂效率不等同于壓榨學生的課余時間,不能走上“填鴨式”教育的老路。學生要努力配合教師的工作,發現學習的快樂,自主學習。總之,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不斷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秦榮國.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考試周刊, 2015(75).
[2]徐 光.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和實踐策略[J].中華少年,2015(26).
[3]張玉科.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讀天下,2016(17).
(作者單位: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西營城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