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苗


【摘要】 目的 探討改良三腔二囊管固定法在急救車轉運中實施效果。方法 42例急救車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患者三腔二囊管不同使用方法分為改良組(沙氏導絲引導插入三腔二囊管并采用乒乓球法固定, 22例)和常規組(傳統三腔二囊管插入后滑車裝置固定, 20例), 比較兩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止血效果及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改良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100.00%、止血有效率100.00%, 均高于常規組的80.00%、75.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改良組鼻腔黏膜損傷、體位限制不適、胸悶胸痛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常規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氣囊破裂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改良三腔二囊管固定法在急救車轉運中應用可有效提高插管和止血率,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具有顯著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急救車;改良三腔二囊管;固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4.035
三腔二囊管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常用臨時止血輔助工具, 隨著臨床研究深入, 在沙氏導絲引導下插入三腔二囊管并采用乒乓球輔助固定, 顯著提升一次性插入成功率, 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進而提高臨床療效。為探究改良三腔二囊管固定發在急救車轉運中實施效果, 作者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本院急救車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患者42例為研究對象, 根據患者三腔二囊管不同使用方法分為改良組(22例)和常規組(20例)。改良組男12例、女10例, 平均年齡(38.5±5.6)歲;常規組男10例、女10例, 平均年齡(39.1±6.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 給予吸氧、抑酸護胃止血、補充血容量、鎮靜、保持呼吸道通暢等。常規組患者采用常規三腔二囊管插入后采用滑車牽引500 g重物固定, 檢查三腔二囊管通暢后, 均勻涂抹石蠟油潤滑, 給予患者適量石蠟油口服潤滑消化道, 從鼻孔中插入三腔二囊管, 達到適合位置后, 向胃囊管內注入200 ml空氣, 向外拖動有明顯阻力后, 鼻孔外界采用滑車裝置牽引并懸掛500 g重物作為固定, 后向食管氣囊內注入100~150 ml空氣壓迫。改良組在沙氏導絲引導下插入三腔二囊管, 并采用乒乓球輔助固定, 將沙氏導絲均勻涂抹石蠟油潤滑后插入三腔二囊管內, 同樣在三腔二囊管外涂抹石蠟油, 給予患者適量石蠟油口服潤滑消化道, 并在鼻孔內均勻涂抹石蠟油, 操作者右手持三腔二囊管前端, 左手持末端, 從患者鼻孔插入, 插入15 cm后在助手協助下, 讓患者頭盡量向前屈, 在導絲引導下緩慢插入三腔二囊管60 cm左右深度, 抽吸到胃內容物后, 向胃囊管注入200 ml空氣, 向外緩慢拖出, 遇到阻力后停止。取乒乓球于對稱兩端開小孔, 將鼻翼外三腔二囊管插入乒乓球小孔內, 接觸鼻翼端墊上紗布, 用紗布固定乒乓球起到牽引作用, 同時向食管囊內注入100~150 ml空氣壓迫食管。兩組患者在固定處均顯目標注固定時間, 每1小時放松1次避免壓迫導致壞死, 最長壓迫時間不超過4 h。比較兩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止血有效率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止血有效率比較 改良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100.00%、止血有效率100.00%, 均高于常規組的80.00%、75.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改良組鼻腔黏膜損傷、體位限制不適、胸悶胸痛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常規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氣囊破裂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臨床研究深入, 部分學者在傳統三腔二囊管插管及固定基礎上進行改良, 采用導絲引導插管, 并采用乒乓球固定, 顯著簡化插管操作和固定措施[1]。本次研究得出改良組患者采用沙氏導絲引導插管后乒乓球輔助固定, 常規組患者采用傳統插管和滑輪牽引固定, 結果顯示, 改良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100.00%、止血有效率100.00%, 均高于常規組的80.00%、75.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改良組鼻腔黏膜損傷、體位限制不適、胸悶胸痛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常規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氣囊破裂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沙氏導絲具有靈活彎曲性, 同時其具有一定引導性, 在沙氏導絲引導下插管, 可避免傳統三腔二囊管過軟不易插入可能, 可提高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2, 3]。改良乒乓球固定, 直接將鼻腔外三腔二囊管連接于乒乓球上, 在鼻腔外口進行牽引固定, 充分利用乒乓球牽引性和彈性獲得固定效果, 相對滑輪固定顯著簡化固定流程, 且加強固定效果, 患者在不同體位下均能獲得良好固定效果, 在急救車轉運過程中實用性較高[4-6]。
綜上所述, 改良三腔二囊管固定法在急救車轉運中應用可有效提高插管和止血率,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具有顯著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麗玉.三腔二囊管改良操作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4, 11(2):7-8.
[2] 鄭三菊, 李敏, 占國清, 等.部分脾動脈栓塞術聯合普萘洛爾預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再出血的療效評價.臨床消化病雜志, 2016, 28(5):303-307.
[3] 陳康, 劉伯飛.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行三腔二囊管治療22例分析.江蘇醫藥, 2014, 40(17):2084-2085.
[4] 段紹斌, 董楊帆, 陳駿, 等.脾蒂結扎法行腹腔鏡下脾臟切除術并選擇性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療效分析.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16, 31(4):341-342.
[5] 宋洋, 徐正磊, 李迎雪, 等. 改良乒乓球法固定三腔二囊管在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中的應用. 廣東醫學, 2012, 33(19):2930-2931.
[6] 孫傳濤, 童強, 李勝保, 等. 三腔二囊管插入及固定方法的改良. 臨床急診雜志, 2013(9):410-411.
[收稿日期:2017-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