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英
(廣東省南雄市實驗小學)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目的不只是為了傳授數學知識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自己學習、研究和創造知識的方法,這就需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來學習,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興趣;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的西方教學科學化運動,并且這一概念頻繁地出現在西方教學文獻中,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界的關注。近年來,有效教學逐漸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研究領域的熱點,很多學者已經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對有效教學進行了闡述。很多人給出了很多的答案,大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味道,筆者是一位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數學教師,不敢說是數學教學方面的專家,但是也有多年數學教學經驗的累積。下面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魚
“魚”,即灌輸知識,讓學生知道學習的內容。歷史上中國長期處于一種較為穩定的農耕社會,由于社會發展比較平緩,甚至有的時段停滯,學生在學校中所學到知識可以終身受用。那對于在傳統的農耕社會下,對于知識的灌輸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并且也很受用,但是今天的社會已經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可是我們有些地方的數學教學模式已經采取傳統教育中的講授法,以獲得知識也就是“魚”的獲得。
筆者以一堂講授為例,一堂數學課上,數學教師發給了每個學生一個袋子,袋子里裝著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教師讓學生給這些圖形分組,當然很多學生都把正方形、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分到了一起,因為他們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圖形;而像三角形為一組,因為它沒有平行的對邊……此時,教師突然讓學生在袋子里找出一種圖形來,這種圖形就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學生找啊找啊怎么也找不到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來,教師提議:“既然大家找不出來,不如你們畫出來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來。”這一下子很多學生就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畫起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圖形來,結果很多學生畫出了標準的梯形,這時候教師再順勢引領學生“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就是梯形”,學生通過這種方法知道了什么叫梯形,也獲得了魚吃。
很明顯這種教學方式能讓學生更深刻地記住梯形的定義,雖然沒有要求學生背誦、抄寫等,但是學生一下子就知道了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就是梯形。很明顯填鴨式教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扼殺了學生求知的欲望。
二、漁
漁,即啟迪智慧,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有人曾經說過,小學的數學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尋找到探索數學知識的各種方法,也就是要找到解決數學問題的各種方法。例如,在一堂認識平行四邊形的數學課堂上,小學生在認知結構中有了邊和角的概念了,我們讓學生學習平行四邊形,那么平行四邊形就很難和他們的認知結構發生聯系,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先給他們一個四邊形的概念,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四邊形以后,再學習平行四邊形就容易一些,四邊形就可以使平行四邊形和小學生認知結構中的舊知識建立起聯系。這就讓小學生明白,學習數學新知識一定要和舊知識聯系起來,這就是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和手段。也就是提前設計一個“先行者”,讓學生學習通過這個已知的“先行者”與需要知道的知識點之間架設起一道知識和橋梁,以便更有效地學習新材料。
三、欲
欲,即激發學習欲望,促進學生愿學和樂學。給人幾條魚,不如教給人釣魚的方法,但是假如這個人沒有吃魚的胃口與興趣,縱然他掌握了各種釣魚的方法,也沒有任何用武之地。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積極引領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一定要以鼓勵為主。在傳統教育中,我們常常會看到數學老師對學生的挖苦諷刺,并且還看做是“恨鐵不成鋼”的一種激勵學習的方法,是教師對學生負責任、是“愛”的表現,但在這些所謂的“愛”心的后面,又有多少平等意識和對人的尊重呢?為了讓學生有一種學習數學的欲望,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數學老師應該樹立這樣一種觀念,就是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和潛能,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值得去培養,依靠這種信念,給學生更多的理解、尊重和關懷,同時也要給學生更多展現自己優點的機會。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即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如何獲取知識的方法。數學老師一定要牢牢把握好“魚”“漁”和“欲”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促進學生愿學和樂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在“欲”的前提下產生求知的欲望,在“漁”中愉快地獲得自己需要的“魚”,在獲得“魚”的同時又增強自己“漁”的本領。總之,教師只要掌握合理的教學方法,并循序漸進、長期堅持;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數學教學就能取得預期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孫利,馬曉燕.關于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24).
[2]周瑩,唐劍嵐.將探究融入教學活動中:一節數學得的探究過程及評析[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7(8).
[3]陳紅日.運用辯證法指導數學教學研究[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1).
[4]蔣鳴生.把素質教育貫穿于數學教學中[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2).
[5]嚴明軍.淺談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