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艷芝
摘要:高效課堂倡導“少教多學”,強調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作為高效課堂載體,導學案引導學生學習,落實“少教多學”,受到一線課改教師的歡迎。本文結合參與高中政治高效課堂導學案編寫的實踐,嘗試從導學案編寫的“學生主體性、學法指導性、問題探究性和梯度區分性”四大原則入手,談談導學案編寫過程中的點滴思考。
關鍵詞:高中政治;導學案;高效課堂
導學案作為高效課堂的載體,它編寫的質量直接影響到高效課堂學教做互動的效果。一份好的導學案一般有三個評價維度,即是否“有利于課程標準的執行,有利于學生現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①我校“三環五步”學教做互動課改模式強調導學案編寫時要遵循“學生主體性、學法指導性、問題探究性和梯度區分性”四大原則,②要求編寫內容包括學習目標、學法指導、知識梳理、預習檢測、課堂探究、當堂訓練、歸納拓展七大環節。以《政治生活》第七課第一框《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為例,筆者認為要讓導學案設計更為合理,在編寫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編寫政治導學案應遵循學生主體性原則,學習目標有別于教學目標
教案的教學目標用于指導教師教學,而導學案的學習目標是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因此導學案編寫對象應指向學生。編寫“學習目標”時,可參考學科教材的教學目標,同時尊重學生的認知能力,編寫的措詞不應該是 “培養、提高學生……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樹立……觀念”等,而應是操作性詞語。如課例“學習目標”我設定為:“識記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了解各族人民共同締造了偉大的祖國;明確我國已經形成新型民族關系;運用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分析我國當前的民族問題”。由于使用了“識記、了解、明確”等字眼,學生一目了然,馬上知道應如何操作。
二、編寫政治導學案應遵循學法指導性原則,梳理與歸納應人性化指導
編寫導學案主要用于指導學生如何自學,教師在“學法指導”環節要告訴學生這節課的重難點和邏輯思路線索。如課例中的“學法指導”我設定為:本節課的重點是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難點是民族平等原則。在自學中應圍繞“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個基本原則是什么”“為什么要堅持民族關系的三個基本原則”和“如何堅持民族關系這三個基本原則”三個問題進行。另外,適當的人性化指導能讓學生預習更高效。如在“知識梳理”環節一般采用填空方式讓學生預習后進行填充,將重要、易混的知識點用特殊符號(如下劃線、著重號等)注明吸引學生關注,還專門設置“你的疑難我來答”框目,收集學生預習過程的問題,帶問題進課堂;在“歸納拓展”環節,我們側重知識的鞏固和實踐,人文提示引導學生實踐操作。
三、編寫政治導學案應遵循問題探究性原則,課堂探究應生活化層次化
“課堂探究”環節是編寫導學案的核心。探究案例要追求真實、靈活,希望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既提高學生現有能力,又達成既定的學習目標,收到小切口、大境界的效果。課例中“課堂探究”環節的探究材料都來源于學生生活實際,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畬族材料(如探究一欣賞《愛我中華》歌曲、探究二調查“活躍在政治舞臺的畬族全國人大代表及閩東地方干部”、探究三觀看在福鼎體育館召開的“中華一家親·畬族文化盛會”視頻、探究四觀看“福鼎硤門柏洋新村”視頻和收集“福鼎硤門當地鄉經濟發展的相關舉措”等),然后結合學習目標圍繞每一個探究材料設置兩至三個有邏輯關聯性的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層層思考。如在突破難點“民族平等原則”時,筆者針對探究二材料設置了3個問題:①上述材料體現了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②請從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結合材料談談我國為什么要實行該原則? ③評析:有人認為民族平等意味著消除民族間的差別。它們既有基礎知識的考查,又有獲取信息、遷移知識、辯證思維等鍛煉,做到生活問題化,問題探究化,探究層次化。
四、編寫政治導學案應遵循梯度區分性原則,訓練與檢測不能一視同仁
高效課堂強調小組合作學習,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組建學習小組,由于組內學生學習能力存在層次上區別,如果預習檢測和課堂訓練設計的相關試題是一樣的,容易造成學困生無法完成、優秀生吃不飽的情況,所以試題在難度上要有梯度區分,讓優秀生感到有挑戰,中等生感到受激勵,學困生感到有進步。課例中“預習檢測”和“當堂訓練”環節,按“3+2+1”標準來設計練習,即3題是基本題,學生自學能夠自行解決;2題是中等題,學生通過討論能大致完成;1題是附加題,難度較大,鍛煉好生的思維和能力,通過教師指導加以解決。
此外,筆者反思認為編寫好導學案中還應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1.編寫導學案時應充分考慮內容篇幅占用的課堂時間。由于課堂時間有限,“預習檢測”和“當堂訓練”的題目設計一般為五題為宜,課堂探究一般預設兩個探究情景,每一探究設置二至三個問題即可。
2.編寫導學案時應靈活顧及不同類型的知識處理。學生易混的知識點我們一般在“知識梳理”環節中用特殊符號特別注明;重難點的知識我們在“課堂探究”環節設置探究,在“預習檢測”和“當堂訓練”環節以不同題型多次呈現考察,如難點 “民族平等原則”可通過填空題、原因類和評析類主觀題,鍛煉學生信息獲取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
3.編寫導學案應整合年級組學科教師的團隊力量。我們一般課前年級組學科教師集體備課,分析教材和學情,一起討論、推敲七大環節具體細節的設定,整合出課時的導學案。
總之,通過參與導學案編寫和三環五步教學課改,筆者受益頗多,明顯感受到導學案的優勢,它讓學生受益,課堂學生自信滿滿,討論、發言、動手的機會增多;讓教師輕松,教師明確何時點撥,何處精講,靜靜地關注、機智地處理課堂的動態生成;同時它在評價上強調學生的有效學習和能力發展,更易達成課程目標。只有不斷踐行“少教多學”的高效課堂理念,探索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才能真正實現高效政治課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