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穎+付博
摘要:本文通過對微課在國內外發展的歷史脈絡的研究,發現微課在學前兒童英語學習中應用的空白,進一步探討了兒童學習和兒童英語學習以及微課的特點,發現了它們的契合點,證實了微課在學前兒童英語學習中的適用性。
關鍵詞:微課;學前兒童;英語學習;適用性
關于微課的定義,僅在國內有據可查的就有10多種,胡鐵生認為,“微課程應該是以微型視頻為主要內容和呈現方式的一種新型微型網絡課程——微型視頻網絡課程”(胡鐵生、黃明燕、李民,2013)。
1微課的發展脈絡
微課源于美國,最早來自北愛荷華大學Leroy A.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課程(60-second course)(McGrew1993)。繼而,1995年,英國納皮爾大學T.P.Kee教授在課堂上,讓學生們根據對特定主題內容的理解,用1分鐘的時間進行演講,稱為“1分鐘演講”(The One-minute lecture)(Kee1995)。2004年7月,英國開通教師電視頻道(www.teacher.tv),利用網絡影片授課,課程內容包括學校管理和學科教學,每個視頻節目約15分鐘,旨在打造世界頂級中小學在線教學視頻。 2008年,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Dawid Penrose首次提出“Micro–lecture”的概念。戴維·彭羅斯提出了設計微課程的五個步驟:1.羅列課堂教學中試圖傳遞的核心概念。2.寫出一份15~30秒的介紹和總結。3.用麥克風或網絡攝像頭錄制以上內容,最終的節目長度為1~3分鐘。4.設計能夠指導學生閱讀或探索的課后任務。5.將教學視頻與課程任務上傳到課程管理系統(梁樂明、曹俏悄、張寶輝,2013)。近幾年,微課已經從最初的課堂片斷發展到教學資源,再到網絡課程體系。
在我國,微課的研究起步較晚,但仍是新興的研究熱點,最早于2010年,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率先提出了微課概念,并開展了優秀微課評展活動,從此,微課以其高效、強大、自然等特點在教學領域迅速得到研究和應用。同年,廣東省建立了“廣東省名師網絡課堂”,深圳市開展了全市優質課例視頻資源征集及在線展播活動。佛山市教育局認同了胡鐵生提出的微課概念,并于2011年4月向全市教師征集微課作品1 700份,點擊率達到了5萬人次,不僅在佛山掀起了淘課熱,而且拉開了全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廣泛研究和應用微課的序幕。隨著“互聯網+”的概念的深入人心,“互聯網+教育”成為了新的關注點和研究課題,國外傳來的慕課、微課、翻轉課堂正在悄然改變著我國現有教學生態。草根專家李玉平在自己的微博中提供了很多微課案例,并制定了課程開發指南,還提供了課程設計模板,為中小學教師利用和研究微課起到了導向和引領作用。近年發展起來的滬江網校,是海量優質課平臺,以社區學習為核心,致力于為億萬用戶提供豐富的、系統的學習課程和教學服務。
微課在國外起源于高校,在國內廣泛應用于基礎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無論國內、國外,將微課應用于學前兒童英語學習的先例鮮有,但這并不代表微課就不適合學前兒童英語的學習,相反,英語語言學習的自身特點和要求與微課的特點以及學前兒童學習的特點是高度契合的,這便是微課用于學前兒童英語學習的基礎。
2學前兒童學習的特點
2.1主動性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是對所學知識的意義的主動建構的過程。兒童都是積極的主動學習者,他們的主動性來源于對環境的好奇和興趣。如果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倦怠、注意力難以集中,那么,學習活動就失去意義了。心理學認為,3~8歲兒童的注意力一般能持續5~20分鐘,對不同注意對象,注意力持續的時間也不同,所以為了保護孩子的興趣和好奇心,就要增強學習內容的情景性和趣味性,同時縮短學習時間。
2.2環境依賴性
兒童的學習與成長及其良好人格的形成都與其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能創設使兒童產生安全感的環境,是兒童學習和發展的基礎。環境也是兒童學習的重要資源。
2.3體驗性
兒童的學習較大程度地來自于直接經驗和感情體驗,直接參與性和親身經歷性是幼兒學習的重要要素。在真實的情境中,由兒童主動參與、親身體驗的學習效果最佳。要為兒童提供以多種感官為主渠道的感知、體驗式學習。
2.4無意性
兒童的學習多是無意性的,沒有明確的預定目標,很隨性,受情景影響明顯。學習過程中的意志參與水平低,很難進行自我調控。所以他們的學習是隨機的、碎片化的,而不可能是系統化的。因此,要利用一切有效機會,引導兒童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地學習。
2.5整體性
皮亞杰的研究表明,兒童對客體的知覺行為是整體性的。因此,學習中,要將學習內容先讓兒童整體感知,再進一步分析。
3微課的特點
微課因其網絡化、碎片化、視頻化和可移動性,可以滿足來自各行各業、四面八方的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學習者的需求,具有以下特點:
3.1情景化
因為微課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最早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展開的精彩教與學的活動的全過程。現在出現了網絡微直播課,音頻、視頻和圖片的恰當運用創設了知識運用和問題產生的情境,極大地降低了學習的難點,激發了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參與度。
3.2便捷、靈活
在現代通訊設備的強力支持下實現移動學習,不受時間、地點和方式的限制,實現3A(anyone、anytime、anywhere)學習,現今信息時代的人們,被淹沒在各種資料、信息和社會角色中,人們已經無法承受大量的培訓和接踵而至的數據材料及冗長的課程,微課能使你快速選你所需、所好,并在方便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學習和交流。因此,微課能滿足現代學習者的需求,它能很好地迎合現代人信息化的生活方式,使人們隨時隨地輕彈指尖就可以得到大量信息。
3.3適應性強
既能滿足個性化需求,也能滿足專業需求,學習者個人不僅能通過微信平臺選擇自己需要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對教育教學機構而言,可以利用微信教學平臺將教學延伸到課外,突破課時與學時的限制,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3.4用時短,易消化
微課學習適合人類大腦對其注意力跨度的制約,微課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20分鐘,同人的注意力維持時長相吻合。微課的“短小精悍”能提高心理干預的效果。學習最大的敵人是厭倦,為了防止厭倦的發生,微課提供短小、精彩而有意義的內容,微課還能有效克服心理倦怠。
3.5交互性強
可以通過網絡直播間與教師和同伴進行信息分享和情感交流。
4兒童英語學習的特點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詞匯、語法等知識的學習與鞏固,聽、說、讀、寫、譯各種技能的形成都要依靠大量的實踐訓練。
英語語言的學習對中國兒童來說是非母語的外語,生活中缺乏語言學習和使用的語境,而學前兒童學習語言的主要方式靠“習得”,對環境的依賴性很強,要反復接觸、持續訓練,在耳濡目染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識、獲得技能。正是由于缺乏聽說英語的語言環境,兒童在英語學習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太容易忘。要想解決這個問題,一是讓學過的內容及時、反復地重現。二是提供語言使用的情景給兒童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要保證學習時間長短適宜,防止兒童厭倦。
5微課在學前兒童英語學習中適用性
5.1保持學習興趣
因為微課“短小精悍”,學習過程短,資源容量小,學習內容精,學習活動精彩,能夠保持住兒童可貴的注意力和興趣,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5.2提供個性化學習
孩子是最難保證固定學習時間的,在面對面的學習中,一旦錯過教學時間或部分教學內容就很難彌補,從而影響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訓練。而微課是可以再現的,它不受時空的限制,兒童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反反復復地進入微課中去,通過視聽等雙重感官刺激根據需要反復接觸,自然習得。而且還可以為學習有困難的孩子提供反復學習的機會,特別適合個性化學習。
5.3創造學習情境
微課常運用視頻、音頻和圖片等創設語言情境,通過視聽雙重感官刺激增強直觀性、真實性和趣味性,及其適合兒童的學習特點,使兒童實現體驗學習。
5.4增強互動交流
采用直播形式的微課,可以為廣大兒童學習者提供互動交流的平臺,師生之間、學習同伴之間都可以適時互動,交流感受,分享學習成果,滿足兒童積極、好勝、喜歡交際的特點。
5.5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兒童具有超強的操作電子產品的能力,在家長的幫助下,很快就能適應微課在線學習的形式,完全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和自己偏愛的老師,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實現自主學習。
基于微課的特點和學前兒童學習及語言學習的特點的高度契合,將微課應用到兒童英語學習中是科學的,是值得嘗試的,是很有前景的,也是對微課價值的進一步開發。
參考文獻:
[1]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36-42.
[2]梁樂明,曹俏悄,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3]張育芳.微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2015.
[4]林莉蘭.網絡自主學習環境下學習策略與學習效果研究——英語聽力教學改革實驗[J].外語研究,2006.
[5].華德·加德納.學習的紀律[M].臺北: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