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林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寧州鎮中學)
摘 要:自新課改以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教學的主流。在初中生物學科中展開探究性學習活動,能夠促使初中生主動學習,使他們模仿科學家的思維方式與學習方法學習生物,從而提高他們的生物學科素養。而初中生物是學生接受生物教育的啟蒙階段,讓他們以探究性的方式來學習生物,能夠為他們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結合教學經驗,討論在初中生物使用探究性教學活動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問題情境;動手探究;聯系生活
“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學科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已經成為初中生物的全新教育理念。探究性學習能夠改變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學習方式,能夠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生物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學習、親身體驗的探究過程,能夠綜合促進初中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發展。下面,筆者從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將生物與社會聯系起來入手,探討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學活動的具體做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只有讓學生學會思考,才能夠真正展開探究性的教學活動。因此,教師可以在初中生物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對某一具體的生物知識產生疑問,并在問題引導下進行深度思考。這種情況下,初中生的思維一直保持十分積極的活躍狀態,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在“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一課中,我看到很多學生在課間因為跑不動出現氣喘現象,于是我對學生提問:“為什么你們劇烈運動之后,跟平常的呼吸相比,呼吸會變得十分急促呢?”很多學生聽到這個問題都愣住了,因為他們已經對這種現象感到司空見慣,卻從未思考過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么。看到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之后,我讓學生根據生物教材進行預習,討論這個問題的答案。
二、增加初中生親自動手的機會
很多教師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將生物教學局限于教材以及課堂中。然而,要想使初中生真正學會學生物,并且使他們能夠深刻認知生物知識,就必須讓學生親身經歷,通過自己動手實踐經驗總結出某一生物結論,并且通過這些現象來得出某一生物概念。因此,教師必須要在生物課堂中增加學生親自動手的機會,綜合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從而促進他們更好地探究生物知識。在“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實驗中,我并未公布實驗結論,而是讓學生到教室外面進行測量。學生要分別測量沒有植物的裸地、有著矮小植物的草地、有著濃密與高大的植物三處地方,并且針對地上有無水洼兩種情況分別進行測量,由此判斷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學生要認真、仔細記錄數據,自主探究生物知識。
三、將生物與生活結合起來
生物這門自然科學是在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中起源并發展起來的,將生物與生活結合在一起,能夠使初中生學到真實、生動、形象的生物知識,改變傳統觀念下認為“生物無用,僅為應試科目”的錯誤觀念。只有當初中生正確認識生物,才能夠真正學會學生物,這也是探究性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要求。另外,將生物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更加符合初中生以形象思維與感性思維為主的思維特點,也更能夠激發他們對生物學科的探究興趣。在“空氣質量與健康”一課中,我利用投影儀為學生展示了霧霾、汽車尾氣、工業排放廢氣廢水等照片,還為學生搜集了一些關于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如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等相關資料。學生在觀看這些照片與新聞之后,直接了解大氣污染的危害,并自覺樹立環保意識。在“水中生活的動物”中,我也讓學生講述他們所認識的水中生物。由于學生參觀過水族館,養過金魚、烏龜等生物,已經對本課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學生的發言十分踴躍。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再來促進學生探究魚類的運動、呼吸、特征、特點等,便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另外,本課的難點知識便是了解魚鰭的作用,我也結合人們游泳的視頻,從學生的認知出發進行講授。
總而言之,探究性教學模式是新課改所倡導的主要教學模式,它是使初中生物實現高效的最主要途徑之一。因此,教師必須要在初中生物中展開探究性教學活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為初中生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初中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為探究學習做好準備;教師要增加初中生親自動手的機會,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教師要將生物與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學會利用生物知識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孫松松.探究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中),2015(4).
[2]孫麗.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D].山西師范大學,2015.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