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飛
(安徽省池州市第十一中學)
摘 要:在如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為一體,是新課改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新課改的有效手段。以初中思想品德為例,在結合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利用信息技術發揮思想品德德育優勢這一主題談幾點感悟與體會。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情境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旨在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發展。當前,我國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在德育方面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仍在很多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學方法機械化、教學內容單一化、教學過程程序化等等,致使思想品德課程的德育效果不能得到全面、充分的發揮。而利用信息技術,則可以彌補傳統思想品德課程的不足,它可以使思想品德課堂真正成為師生教學互動的平臺,充分發揮出思想品德課程德育的優勢,進而促進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不斷發展。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思想品德教學情境,提高德育效果
傳統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教師的教學方式常常是以口頭講解的方式對思想品德教材上的素材和德育理論知識點進行分析論述,學生只能以被動者的身份對教材上單一的教學內容進行學習汲取,學習方式枯燥無趣,致使思想品德課程的德育效果不能有效發揮出來。而信息技術具有視、聽、形、聲相結合的現代化教學優勢,利用其可以創設直觀形象、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感覺仿佛真正處于思想品德教學所設置的情境中,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參與興趣,也有利于充分發揮思想品德課程的德育優勢,從而提升德育效果。
例如,以“相親相愛一家人”這一單元中“我愛我家”內容為例,上課一開始,我就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了2003年央視春晚由麥瑋婷一家四口演唱的歌曲《讓愛住我家》的視頻,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并以此營造出溫馨的家庭情感氛圍,接著又用信息技術展示學生帶來的家庭生活照,隨意點擊照片,被點到照片的學生要為全班同學介紹照片的拍攝時間、拍攝背景、拍攝內容,介紹完畢后,談談自己對家的感受。讓學生借此思考:家是什么?作為一名中學生,打算以后在生活中怎樣孝敬父母?如此,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出了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被吸引,而且通過播放音樂、視頻營造出的濃厚德育教育氛圍,使學生深深體會家庭的溫暖與親情,感受父母給予自己的愛,從而懂得尊重父母的勞動和情感,使學生學會承擔起自己對家庭的責任,與家人一起營造出和諧溫馨的家。
二、利用信息技術,拓展思想品德教學資源,實現德育教學生活化
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大大加快,在現實社會中經常發生的一些社會時事和熱點能夠以更快的速度被人們所了解和掌握。而傳統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方式,教師所教范圍只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素材和理論知識,導致學生不能接觸更多、更廣的德育信息資源,學習視野受到嚴重限制。而利用信息技術,則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呈現大量與書本理論知識相關的視頻、音頻、圖片等資料,可以為學生提供充足、鮮活的德育信息,從而使課堂教學案例得到保障,并使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緊緊聯系在一起,從而實現德育教學的生活化,有利于使思想品德課程的德育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例如,以“過健康、安全的生活”這一單元中“保護自我”這部分內容為例,本課主要教學目標之一是使青少年了解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樹立自我保護意識,而單純依靠教材上的案例素材,會讓學生覺得課程內容機械單一,學習視野變得狹窄,所以,我在課前搜集了大量學生遭受侵害的事例,在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將有代表性的事例為學生呈現出來,如“浙江天臺5個小孩溺水身亡”“貴州畢節5名男孩垃圾箱悶死”“南平實驗小學兇案事件”,并播放了這樣一組材料:據有關調查,我國中小學生因意外死亡的人數平均每天就有四十多人。從而為學生敲響安全的警鐘。另外,展示一些具體的視頻、圖片等情景材料,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材料中的內容進行交流探討,并總結出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技巧和方法。這樣,通過運用信息技術,使學生的學習資源不再僅僅局限于思想品德課本上,教學資源得以大大拓展,而且所展示的事例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極為接近,不再與社會生活脫節,實現了德育教學的生活化,有利于學生了解社會上存在的各種危險和不安全因素,使學生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與技巧,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我們要以合理恰當的方式將信息技術有效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克服傳統教學手段的種種不利因素,使思想品德課堂真正成為師生教學互動的平臺,充分發揮出思想品德課程德育的優勢,使學生的品德修養和人文素養都得以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曉英.信息技術與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整合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2]劉慶榮.信息技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