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祿祥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騰橋中學)
摘 要:如今的教學改革越來越重視課堂有效教學行為,教師采用有效的教學行為,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率、高質量地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介紹了課堂有效教學及課堂有效教學行為,并提出了改善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策略
一、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概述
1.課堂有效教學
課堂有效教學是教師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在一定的教學時間內,通過營造一定的教學情境,采用一系列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和幫助,使學生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達到教學目標。課堂有效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有效率、高質量地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有效教學是西方工業社會追求工作效率的原則在教育領域的延展,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課堂有效教學的理念也在不斷地變化、發展和更新。課堂有效教學要求教師精心地設計各種教學活動和教學環節,注重學生的想法,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使教學變得更加有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課堂有效教學行為
課堂有效教學行為是指教師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完成所要教授的內容,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所學內容所采用的多樣化的教學行為。這些教學行為旨在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為了使學生高效、有效地學習,教師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學行為,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所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能夠使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學行為就是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美國教育家曾提出了十種有效教學行為,包括五種關鍵行為和五種輔助行為。五種關鍵行為指的是授課清楚、條理清晰,任務引導,教學多樣,吸引學生投入學習過程中來,使學生充分理解所學知識;五種輔助行為是利用學生的力量、思想提問的藝術、組織結構、探尋和教師的情感投入。
3.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
根據皮亞杰的觀點,初中生的思維能力已經進入了形式運算階段,與小學階段的學生相比,初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得到迅速提高,注意力也變得更加集中穩定。初中生處于思維能力發展階段,要求初中數學教師采用不同于小學數學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截然不同,初中數學的邏輯思維更加嚴密,更具有抽象性。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轉換教學思維,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要開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善于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問題。初中數學要求學生不僅要學會教材上的內容,而且要通過大量地做題,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初中數學教師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開展分層教學,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習初中數學知識。
二、改進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的策略
1.改善講述教學行為
講述行為是一種比較基礎的教學行為。該教學行為具有單向性的特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根據初中生年齡特點、心理特點選擇合適的講授行為,最大化提高講述行為的有效性。數學關注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因此教師的講述行為要有邏輯性,要清晰地講解清楚所要教授的內容。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適當地選擇合適的講述行為、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采用啟發性的教學語言、鋪墊性的講述,強調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啟發學生的思維,保證學生思維的連續性,實現課堂有效教學。
2.改善提問教學行為
初中數學教師還應改善提問教學行為,在課堂上數學教師應細心觀察每個學生聽課的情況,觀察他們的表情和動作,把握住時機,根據學生的情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提問。數學教師可以先通過探問降低問題的難度,將知識點化難為易,再通過提問逐漸地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起來。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的進展情況和學生的認識水平,在認真觀察學生反應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探問與追問的策略。運用多樣的提問方式,教師可以及時地了解學生聽課的情況,在學習課程的難點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給學生一些提示,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突破思維瓶頸,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拓展知識的深度。
在實際的教學中,初中數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改善講述教學行為和提問教學行為,運用適合的富有情感的講述行為和恰當的提問方式,增強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林少杰.有效教學的評價、理念和策略[J].教育導刊, 2007(3).
[2]王光明.高效數學教學行為的歸因[J].數學教育學報, 2010(10).
[3]周景芝.有效教學的教師行為探析[J].現代教育科學, 2007(4).
[4]姚利民.國外有效教學研究述評[J].外國中小學教育, 2005(8).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