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臨
(廣西岑溪市第六中學)
摘 要:物理是一門來源于生活的自然基礎學科,那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就應當注重將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努力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在生活中找到共通點,或稱相似之處,如此,不僅使初中生的物理理論知識得到有效的深化,更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物理實踐應用能力。因此,為物理教學披上“生活”外衣,必不可少。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實踐;生活化教學
構建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不能僅停留在理論上,還應當注重更多的實踐過程。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如何為初中物理教學披上這層“生活”的外衣,就是本文所重點探討的。以下筆者將結合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淺談如何構建物理生活化教學,望對各位同仁有所幫助。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意義
1.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
生活化教學可以讓學生直接聯想到生活中的實際情境,從而與生活中的某種情境產生共鳴,并且樂于主動地投入對物理知識的研究中,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對抽象物理知識的掌握,進而提升學生對物理的認知水平。
2.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生活化教學作為多樣化教學方式的一種,改變了傳統意義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局面,學生會因為生活中的某個現象而集中精神鉆研物理知識,最終得到物理新知,因此,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它提高了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3.符合當今時代教育的發展需要
新課程改革的腳步還在不斷向前推進,新課程改革曾明確提出,要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現狀,摒除應試教學思想,注重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而生活化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改變了單一方式的教學現狀,符合我國當代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
因此,綜合以上觀點來看,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引入生活化教學極其重要。
二、如何為中學物理披上“生活”教學的外衣
1.結合生活現象,展開實驗教學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是組成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部分之一,直觀、新奇的實驗現象能夠有效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并且通過結合生活中的某個物理現象如摩擦起電,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實驗探究興趣。在中學物理教學階段,物理教材大綱中也曾明確了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實驗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結合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為提高物理實驗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教師在教學有關“慣性”的知識時,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中乘公交車的情景,當司機剎車的一剎那,車上的人由于慣性的原因會將整個身體向前傾斜。學生對生活中的這一情境產生探索興趣后,教師在此基礎上再展開實驗教學,利用木板快速打擊羅列的棋子實驗,可以直觀地看到當底部的棋子被打擊出來的時候,上邊的棋子由于慣性依然保持了較為完整的原態,如此,讓學生明白了慣性的概念和在生活中的實踐現象,提高了物理教學
效率。
2.導入生活化問題,激發學生思考興趣
初中生都是一群具有半獨立意識的朝氣少年,要讓他們靜下心來去學習抽象性和概念性強的物理知識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很多學生抱怨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感覺到無聊和乏味,被動式的學習幾乎磨滅了學生學習的個性和主動性。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實施生活化教學,在課堂的初始階段導入有效的生活問題,以問題的創設激發學生深入思考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教學“凝華”這一物理知識時,可以讓學生聯想冬日窗上結起的“窗花”,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有“窗花”產生,然后要求學生自由結合成學習小組,探討此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進而在小組合作的模式下,讓學生明白由于窗內的空氣過熱,在遇到窗外寒冷的空氣后,窗內的水蒸氣凝華而在窗上留下了“窗花”的物理原理,大大提高了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
3.布置生活化作業,強化學生實踐能力
布置作業幾乎是每一位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必備的環節,因為它是鞏固和強化學生課堂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因此,物理教師一定要把握好這一教學環節,通過布置生活化物理作業,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拓寬了其物理見識,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學生日常遇到的各種物理問題,強化了學生物理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物理知識的樂趣。因此,實踐中的物理教學,教師應當善于為學生布置生活化
作業。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讓課堂教學穿上“生活”的外衣,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在結合生活化實驗后,更能有效培養學生課外實踐能力、科學探索精神,拓展學生物理知識面,實現物理理論與實踐的共同強化。
參考文獻:
[1]趙娜娜.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實施現狀的調查研究[D].河南大學,2014.
[2]劉美蘭.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