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摘要:新課程引領教學理念的更新,強調學生個性的發展,注重高效課堂的構建。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潛心研究新課程標準,研究教材和學生,采取恰當的方法和策略,優化自己的教學,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數學學習氛圍,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高效性 導學案
一、營造活潑積極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數學課堂氛圍必須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和性格特點,精心設計課堂內容的導入,以新穎多樣的導入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步步深入地開動腦筋,發散思維。精心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參與中獲取知識。如在進行小學生鐘表認識教學時,教師可以將課堂轉變成日常生活的時間備忘錄,將課堂模擬縮影成一天的生活,讓學生先將一天的時間安排計劃出來,然后將鐘表調至計劃的時間,并按照計劃安排的順序按時間進行相應的事項,學生通過模擬活動的舉辦可以清楚時間的概念和時間的計劃安排,也會使數學課堂生動有趣,氛圍輕松熱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創設有效的學習氛圍
平等、民主、親密的師生關系是創設和諧愉快課堂氣氛的基礎。師生間的融洽關系意味著師生生命的相遇與共融,每一個眼神與動作都潛藏著彼此的心意與情意,把這種和諧融洽帶進課堂,讓學生感覺到課堂就像溫暖的家,輕松自如,自由發揮,師生配合默契、心理呼應,讓課堂活而不空,實而不死,生機勃勃、趣意盎然,從而去創造高效的學習氛圍。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展示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更主要的是胸懷與個性的袒露,思想與情感的交融,文化與智慧的體現。只有當教師博大的胸懷、真誠的情感對學生產生春風化雨的影響時,才能震撼學生的心靈,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想象力,使教學活動充滿理性和激情。這就要求教師平時不斷培養良好的心理修養,加強職業道德素養,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濃厚興趣,使學生感到學習數學知識是件愉快的事情。因此,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我們的孩子一定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進行自覺學習、有效學習!
三、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導學案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法寶
1.前置性研究。每節課學習之前,教師都可以先將核心的問題設計在導學案上,拋給學生,讓學生通過翻閱課本、查找資料、請教同伴等方法展開前置性小研究。初步感知學習的內容,大致理解新知,標識疑問,等待課中交流、質疑展示。前置性學習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可以為課堂上的合作交流奠定基礎。前置性學習的扎實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學習目標的達成,關系到課堂學習的高效與否。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并堅持不懈,直至形成能力。
2.組織交流。由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了扎實有效的課前研究,所以課中組織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交流,尋求幫助,分享所得,在提出疑問和給予解答的同時幫助別人,提高自己,體驗快樂。同時,高效課堂中的展示與點評環節不僅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達成共識,認知得到提升,也給學生提供了鍛煉自己和展示自己的舞臺,讓學習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只是引導者和組織者,在恰當的時間做適當的點撥即可。
3.課后檢測。一節課的成功與否,要看目標的達成情況。為此,導學案的最后一個環節便是當堂檢測。檢測內容要緊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能力培養目標、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設計,一般要求學生用5~10分鐘時間來完成,最后老師反饋批閱。
四、精心設計問題,吸引學生傾聽
小學生的自我約束和控制能力還不強,很難長時間保持注意力。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借助提問來提醒他。當學生注意力分散時,我們可以請他回答問題。這時他自然會反應過來,比批評他效果更佳。
當然,問題需要精心設計,不是信口開河、不著邊際的,不然學生就會摸不著頭腦。如果問題太容易,學生會覺得沒有挑戰性;如果問題太難,學生不會回答,就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因此,設計課堂提問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緊緊抓住教材的重難點,根據課堂教學目標來設計。考慮這樣設計,學生能學到什么,能形成何種能力。
五、打造可操作課堂,踐行課堂內容
數學是一門廣泛服務于生產生活的基礎性學科,所學知識也必須應用于生活實際。創建可操作的課堂其實就在于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操作、研究,解決分析問題,提高操作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學生的力量去攻破問題、以學生的角度去發現并獲取知識。例如,在進行立體圖形側面積和表面積計算教學時,可以事先讓學生自行制作相關的立體圖形,現場用剪刀將立體圖形剪開轉化為平面幾何圖形,最后再進行相關面積的計算求和。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學會空間轉化,實踐動手能力也會大幅提高。
參考文獻:
[1]唐小安.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模式初探[J].現代交際,2016,(09):201.
[2]武愛英.論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時代教育,2012,(1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