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梅
摘要:教學情境是教師為了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果,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創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通過創設形象生動的語文情境,來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精神。探討了在《嫦娥奔月》一課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境教學 《嫦娥奔月》
一、創境導課,激發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在“導入”環節,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
“同學們,2010年國慶節期間,我國發射了一顆名為‘嫦娥二號的衛星,這顆衛星為實現我國下一步登上月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探月衛星為什么起名叫‘嫦娥號呢?這還要從我國文學寶庫里千百年來就流傳著的一個動人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說起。想不想知道這個故事?好,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
這樣的導入,很快喚醒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較好地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為下文的質疑和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問題創境,感受人物內心
“嫦娥為什么要奔月?”“她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教學中,我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有目的地攜疑讀文,交流分享,既訓練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又達到了感受人物內心,感受嫦娥品質,培養學生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三、想象情境,進行說的訓練。
“同學們,嫦娥美麗善良,經常接濟生活貧苦的鄉親,鄉親們都非常喜歡她。那么,什么是“接濟”呢?(在物質上幫助別人)比如張家湊不夠孩子的學費,嫦娥就急忙送點銀子過去;村東的王二家沒米下鍋了,孩子們圍著鍋臺餓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扛起米袋向他家走去 。你能想象一下,嫦娥還會怎樣幫助鄉親們嗎?”學生展開想象,暢所欲言,通過對“接濟”情境的描述,在充分感悟嫦娥美麗善良的同時,也較好地進行了想象和語言文字方面的訓練。
四、表演情境,深入人物內心
“面對貪婪奸詐的逢蒙,嫦娥機智地與他周旋。什么叫‘周旋呢?嫦娥會怎樣機智地與逢蒙周旋呢?”首先同位想象揣摩、練習表演當時“周旋”的情境,然后請兩位同學到臺前當眾表演。
由于巧妙創設了這個想象說話情境,學生不但美美地過了把演員癮,而且理解了“周旋”這個詞意,并深入人物內心,進一步把握了嫦娥的善良品性,真可謂一舉多得。
五、配樂朗讀,感悟人物精神
嫦娥深愛她的丈夫,舍不得離開他,那么一個深愛著妻子的丈夫,如今,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人卻無法相見,這是何等的悲壯,何等的痛苦?“嫦娥!嫦娥!”這是課文中后羿唯一對嫦娥說的話,其實,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話要對嫦娥說?。〉f語千言,一切均濃縮在這連聲的呼喚聲中。同學該怎樣讀好這段文字呢?然后配上音樂加以渲染,引導學生讀書感悟。既然后羿與嫦娥夫妻情深,那么嫦娥為什么又一口吞下仙藥、升天成仙了呢?難道她舍得離開后羿嗎?她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什么?再讀嫦娥的心里話。?。℃隙鹬赃@樣做,完全是犧牲自己的幸福,一心為了鄉親們那!同學們,這是什么精神?對,這就是舍己為民,自我犧牲的精神。
六、想象奔月情境,指導感情朗讀
當嫦娥身體輕起來,飛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個溫馨的家,飛離了自己曾經與鄉親生活過的村莊,越飛越高,她的內心是多么的不舍,多么的依戀,因為她深愛著朝夕相處的鄉親們,深愛著患難與共的丈夫呀!文中有一段文字,正是對嫦娥奔月情境的描寫。在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這段文字時,我首先借助課文那幅充滿意境的“嫦娥奔月”插圖,幫助學生體會文字的凄美,鼓勵學生想象嫦娥奔月的情景,然后引導感情朗讀,讓奔月畫面生動再現,同時也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嫦娥那種自我犧牲的精神。
七、特定情境,寫話傾訴祝福
為了鄉親們,嫦娥毅然舍棄了自己的幸福,常年獨守那份孤寂、凄楚,鄉親們又怎么會忘記她呢?每年的八月十五這天,鄉親們就在院子里擺上嫦娥平日愛吃的食品,遙遙地為她祝福。此時此刻,鄉親們一定有千言萬語想對嫦娥傾訴,其中可能會有無限的感激,會有深深的思念,還會有美好的祝福。同學們,請你代鄉親們寫幾句最想對嫦娥說的話吧。此處情境的創設,在充分感悟嫦娥品性的基礎上,在中秋佳節這個特定情境之下,讓學生用手中的筆,吐露內心的情,點燃了他們心中敬重、憐愛之火,更好地升華了學生的情感。
由于我巧妙創設了以上這些教學情境,《嫦娥奔月》一課的教學課堂真的活起來了!教學效果也明顯地提升!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真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靈丹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