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東

[摘要] 目的 分析ICU應用有創呼吸機患者發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險因素。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ICU應用有創呼吸機發生下呼吸道感染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選取影響下呼吸道感染相關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 結果 100例應用有創呼吸機患者中,有32例患者發生了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概率在32.0%,有11例因醫治無效而死亡,死亡率在34.4%;單因素分析顯示白蛋白水平、APACHEII評分、呼吸機應用時間、胃內容物返流、體位、應用抗酸劑、糖皮質激素、其他侵入性操作因素為術后肺部感染的相關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PACHE 11評分、呼吸機應用時間、胃內容物返流和平臥位為引起有創呼吸機的患者發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 結論 ICU應用有創呼吸機的患者發生下呼吸道感染與多種因素有關,采取綜合治療措施有助于下呼吸道感染的預防與控制。
[關鍵詞] 重癥病房;有創呼吸機;下呼吸道感染;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08-22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ICU patients with invasive ventilator.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 of 100 patient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from January,2014 to December 2016 in ICU of our hospital.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esults 100 patients with invasive ventilator,32 patients ha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ith a probability of 32.0%.Eleven patients died due to ineffective treatment an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34.4%.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lbumin level (P<0.05),APACHEI score,time of ventilator application,gastric contents reflux,posture, application of antacids,glucocorticoids,other invasive factors were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infection (P<0.05),Ventilator application time,gastric contents regurgitation and supine position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ventilators.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ventilator is related to many factors.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easures are helpful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Key words] Intensive wards;Invasive ventilator;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isk factors
隨著醫學的發展,對于醫療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醫院感染已經成為醫院發展和提高醫療質量的重大障礙。NICU收治患者多為嚴重神經系統受損疾病患者,常具有基礎疾病多、起病急、病情危重,常伴有意識障礙,接受侵入性操作及大量的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劑,自身抵抗及保護能力均較差等特點決定其為醫院感染的易感染群,而下呼吸道感染為其發生醫院感染的最主要的類型之一[1-3]。由于部分患者發生呼吸衰竭,應用有創呼吸機的概率較高,而有創呼吸機的應用會明顯增加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4]。本研究對可能誘導重癥監護病房當中應用有創呼吸機患者發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各種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在重癥監護病房應用有創呼吸機患者,其中男56例,年齡2~80歲,平均(43.5±4.1)歲,女44例,年齡2~72歲,平均(44.9±3.2)歲,對所有發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對100例患者中引發下呼吸道的可能因素進行研究。對所有患者在整個過程中實行全方位護理,跟蹤觀察并記錄相關數據。
1.2 方法
將所有重癥監護病房應用有創呼吸機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進行整理、分類,以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患者為主要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相關誘導因素,排除無關因素,找出各個因素與呼吸道疾病感染幾率之間的關系。
1.3 診斷標準
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制定的《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5]。排除肺部腫瘤、肺結核、肺不張等肺部疾病。患者使用有創呼吸機時間在48h之內便發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為時間標準;將機械通氣過程前后的胸片進行對比可以發現,通氣之后的胸部出現新浸漬的陰影區域[6];白細胞所占有的體積分數顯著提高,乃至>10×109/L;患者開始出現性肺部啰音、炎性支氣管分泌物及肺實變等癥狀,這些都是發生肺部實質性感染的有力癥狀;另外,在對痰進行培養實驗中發現了病原菌的存在或在已知的病原菌基礎上又發現新病原菌的存在都可以作為確診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標準[7]。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數據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出與應用有創呼吸機的患者發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關各項危險因素性并確定其影響程度。
2 結果
2.1 應用有創呼吸機患者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情況
經過數據記錄、統計發現,在選取的100 例應用有創呼吸機患者中,有32例患者發生了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概率在32.0%,有11例因醫治無效而死亡,死亡率在34.4%。
2.2 下呼吸道感染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白蛋白水平、APACHEⅡ評分、呼吸機應用時間、胃內容物返流、體位、應用抗酸劑、糖皮質激素、其他侵入性操作因素為術后肺部感染的相關因素,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下呼吸道感染相關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APACHEⅡ評分、呼吸機應用時間、胃內容物返流和平臥位為引起有創呼吸機的患者發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2。
3 討論
人體呼吸道的主要部分為鼻腔、咽喉、肺泡、氣管、支氣管等構成,其中鼻腔當中的主要結構鼻甲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將人體吸入的氣體進行異物凈化、加濕、加溫等,這是通過鼻甲中富含的豐富黏膜組織、血管、黏液等完成的[8-10],在這一過程完成后,下呼吸道便能夠免受有害物質及各種微生物的侵害,得到一定的保護,才能維持正常的功能。在建立人工氣道工作過程中,人體的上述各項生理功能由于外界強力的侵入而受到了破壞,細菌便很容易入侵呼吸道,并滋生、繁殖,最終引發下呼吸道感染等危險[11-14]。本研究結果中100例應用有創呼吸機患者中,有32例患者發生了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概率在32.0%,有11例因醫治無效而死亡,死亡率在34.4%;說明在臨床上,重癥監護病房的患者由于經常會應用有創呼吸機進行通氣,因此很容易誘發下呼吸道感染類疾病,經過相關數據調查發現,這類疾病為常見的并發癥,發病率高達50%~70%[15]。有研究證實[16],侵入性的操作能夠帶給重癥監護病房患者高系數的呼吸道感染,屬于獨立高危因素。本組下呼吸道感染發生率為32.0%,與相關報道相近[17]。本研究單因素分析顯示8個因素與有創呼吸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有關。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APACHEⅡ評分、呼吸機應用時間、胃內容物返流和平臥位為引起有創呼吸機的患者發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APACHEⅡ評分反映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評分高的患者應激反應較強,機體免疫力下降,常需進行吸氧、吸痰、鼻飼等創傷性治療,易發生內呼吸機相關性下呼吸道感染,APACHE Ⅱ評分可以作為預測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感染的指標。嚴重呼吸衰竭患者在延長的機械通氣過程中,易發生下呼吸道感染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由于呼吸肌疲勞尚未完全恢復而需再次氣管插管機械通氣,使撤機過程反復[18]。如果在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到一定時間后及時拔除氣管內導管,改用經鼻罩/口鼻罩無創通氣來輔助通氣,可望有效地避免人工氣道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和VAP。總之,在臨床上應盡量采取最合適的醫治組合,及有效的干預措施,盡可能降低感染幾率,以增加治療的安全系數。
[參考文獻]
[1] 倪淑紅,顏喜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研究進展[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5):2356-2357.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草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9,22(4):201-202.
[3] 林玉榮.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9):1358-1359.
[4] 李穎霞,王書會,鄧鈺,等.ICU應用呼吸機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4):696-698.
[5] Bauer TF,Ferrer R,Angrill G,et al.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incidence,risk factors,and microbiology[J].Semin Respir Infect,2000,15(4):272-279.
[6] 賈育紅,袁天柱,劉濱.重癥監護室醫院下呼吸道感染常見非發酵菌的耐藥性與危險因素[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2,11(2):104-108.
[7] 艾湘蕓,劉春林,李瓊一,等.重癥監護室下呼吸道醫院感染病原體及其耐藥性[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1,10(3):220-222.
[8] 倪少娟,陶春鳳,周華輝,等.兒科重癥監護室和普通病房小兒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學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2,8(6):629-632.
[9] 肖慈云,胡龍鳳.ICU應用有創呼吸機患者發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2013(2):272-274.
[10] 章雄英.重癥監護病房下呼吸道感染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22):41-42.
[11] Yuhua,Zhou,Ping,et al.Analysis of the microbiota of sputum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英文版),2010(10):754-761.
[12] 林輝斌,李偉杰,許志成,等.呼吸重癥監護室下呼吸道感染細菌分布和耐藥性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11):888.
[13] 孫莉,薛永朝,單曉萍,等.重癥監護病房中呼吸道感染菌監測及耐藥感染因素的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6):1037-1039.
[14] 劉莉,陳軍,高建瓴,等.外科重癥監護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監測及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江蘇醫藥,2012,38(18):2140-2143.
[15] Jikui,Deng,Zhuoya,et al.Respiratory Virus Multiplex RT-PCR Assay Sensitivities and Influence Factors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中國病毒學(英文版),2013(2):97-102.
[16] 劉鵬,陳童恩,張玉楚,等.重癥監護室氣管切開術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0(16):60-62.
[17] 廖學琴.重癥監護室患者下呼吸道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3(1):38-40.
[18] Li,De-Zhi,Chen,et al.Preliminary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the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 multicenter study in China[J].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2011(5):687-692.
(收稿日期:2017-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