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泉
摘 要:在我國素質教育不斷深入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學工作者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要提高學生的知識含量和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同時也應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數學是小學教學中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小學數學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獲取相關的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方法進行探討和淺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自主學習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在教師沒有布置相關問題的情況下主動地預習和學習,在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改善。小學數學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縮短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在與同學分析和研究問題的過程中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從而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小學屬于學生學習的初始階段,對于小學生這一心理尚未成熟、自制能力較差的教學群體來說,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在教師的授課過程中。在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讓學生主動去預習、學習和復習知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讓學生更快地融入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可以更好地對教學的相關內容進行掌握和理解。由此可見,在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小學效率的提升和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方法
1.通過學習手段傳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在沒有教師引導下的學習效率,從而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讓學生可以自己找到教學內容中的核心詞匯和重點內容,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應用題的過程中應該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讓學生知道在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確問題,之后分析出題里面與問題相關的條件,通過對條件與問題之間相關性的分析和研究逐漸找到問題的答案,學生在掌握應用題解答方法之后就可以自主完成相關題目的練習,讓學生在沒有教師引導的情況下也可以解答問題,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通過縮短師生距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形成和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性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與語言能力表達存在著一定的不同步性。小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存在分析出了問題但就是表達不出來的情況,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敢說和愛說,表達不正確就引導他們重新說,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讓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對“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這一教學內容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說出自己認為對的口算方法,如果學生說得不對或者是不完善,教師則應該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反復的思考和表達的過程中找到正確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和學習教學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我。小學數學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優化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將學生按照優、中、差相結合的方式分組,讓優等生幫助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讓學生自愿組合小組,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講解“相交于垂直”這一教學內容時,應該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授課,教師在分配小組的時候以自愿為原則,并保證小組成員在5~6人,每個小組均由優、中、學困生共同組成,之后讓學生用三角尺畫垂線,并找到垂線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帶動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認識到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運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方法,促進學生日后更好地學習以及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后聰.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之我見[J].學周刊,2013(115):264-265.
[2]李樺.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J].教育教學論壇,2015(5):439-44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