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娜
【摘要】技工院校重在根據職業崗位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實施職業知識與職業技能教學,因而技工院校的語文教育應該順應需求合理進行改革。教師要在教材解讀上突出重點,教學模式更要加以創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專業和學習情況,強化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提高技工院校語文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技工院校;語文教學;職業能力;教改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時代快速發展,產業不斷轉型升級,給職業院校帶來了迅猛發展的契機,各類技工院校也采用了多種措施,提高畢業生綜合素質。語文作為職業教育中的一門必修課程,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人文精神,理應在技能人才培養中發揮更大作用。因此,技工院校的語文教育也要緊跟時代發展,強化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一、技工院校語文教學需要改革的原因
第一,技工院校語文教學要以就業能力培養為目標。職業教育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其最終目標是培養綜合職業能力強的技術技能人才。語文既是一種工作生活所需要使用到的工具,也能培養持續成長的能力,因此,在技工院校的語文教學中要明確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思路。
第二,用人企業的需求決定語文教學的方向。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用人單位也對員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較高的專業技能,又要有較強的綜合素質。所以,在技工院校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培養的同時,還要注重與專業知識的銜接,并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文應用能力等方面進行培養。
第三,技工院校語文教育要緊跟產業轉型需求,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因此,在技工院校語文教學中要加強德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通用職業能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幫助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使其更好地立足于社會。
二、技工院校語文教學的改革方向
(一)科學制定教學目標
職業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技工院校語文教學也要從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向注重人文與文化的教學模式方向轉變。要重視語文教學的基礎知識,還要結合技工院校的特點進行改革。教學目標的設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樹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學手法要更加靈活。
(二)合理改革教學模式
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所學專業,以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技工院校學生存在因為基礎知識不扎實導致缺乏學習熱情、學習態度不端正等問題,但他們有敏捷的思維和較強的動手能力,適應性較強。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對學生潛力的發掘,發揮其特長,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例如利用情景教學法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場景,利用實踐教學法讓學生動手,全面發展學生的心理機能。
(三)重新調整教學內容
從目前技工院校的教學現狀來看,教材內容缺少特色,無法跟上時代的需求。因此,各技工院校需要改變以往的傳統觀念,教學內容要更多地培養學生對語言和文字的應用能力,并著重加強語文課程與所學專業知識的融通,突出技工院校語文教學的專業性。
三、具體改革措施
(一)重視綜合能力培養
職業教育中普遍存在只重專業技能,忽視職業素養培育的現象。因此,職業教育中應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態度,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其具備更強的就業競爭力。比如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景泰藍的制作》等內容加強“尚巧”“求精”的工匠精神教育,利用《士兵突擊》等課文突出團隊協作能力培養,通過“表達與交流”模塊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還可以從《離太陽最近的樹》《像山那樣思考》中激發學生對生態環境、自然法則的深層次認識與思考,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社會意識。
(二)改變課堂教學模式
技工院校語文課堂教學在生動有趣的同時還要富有哲理思辨。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開啟一扇職業教育的智慧之門,幫助學生理解教師所講授的知識,能夠主動去進行思考。課堂教學還可以引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與網絡教學等形式。實踐證明,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可以使語文教學的感官性得以充分展示,更容易讓學生體會到語文教學的生動有趣,從而使得語文教學的成效得到明顯提升。
(三)增強與專業的結合度
技工院校語文課程的整體功能定位其一就是“服務學生專業學習”。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程,技工院校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基本科學文化素養的基礎上,可根據服務專業的不同,對教學內容進行側重,對教學模式進行相應變化,使得學生的語文知識、語言應用能力和專業技能共同提高。如教學《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就可以根據專業特點設計不同的拓展活動。旅游專業學生可以為清華園的荷塘設計一段解說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則可以根據課文繪出荷塘月色的美景,既增強了語文課程的教學效果,也鍛煉了學生的專業技能。
(四)強化德育滲透
職業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技工院校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具有專業技能的勞動者”,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其成為合格勞動者的重要指標。因此,在技工院校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要嚴把德育教育關,將德育教育與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有機結合。教學中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愛和奉獻的教育、堅強的意志教育、高尚的品質教育等,《合歡樹》《善良》《好雪片片》等都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品德,將來的職業發展才會有保障。
四、結語
總之,技工院校要培養社會和用人單位滿意的人才,語文教學也要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改變教學模式和方法,增強課程與專業的結合度,強化德育滲透,突出語文教學在技工院校教育體系中的特色和價值,實現技能人才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林筱燕.探索中職學校語文教學新思路[J].廣東教育:職教,2017(1).
[2]葉少華.我的中職語文教學觀[J].亞太教育,2016(17).
[3]刁云清.淺析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中),2015(5).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