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雯
摘 要:預設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但如果只有預設,那么教學就成了死板的教條,課堂缺少生命的氣息。生動的課堂無需預約,教師應從三個方面處理好教學預設與課堂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小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教學預設
學生是活動的生命體,在千變萬化的課堂情境中,教師的教學預設常常會面臨很多驚喜與意外。如何處理好教學預設與驚喜和意外之間的關系,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中出現的驚喜和意外是學生課堂學習情況的真實反映,教師應利用好這些彌足珍貴的教學資源,為我所用,讓小學語文課堂奏出生動的樂章。
一、順水推舟,綻放生動課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體驗環境。”教師應抓住時機,順水推舟,讓小學語文課堂綻放出別樣的精彩。
《春夏秋冬》一節課堂教學活動中,由于本節是一年級下冊第一課,學生還沉浸在寒假的氛圍里,久久不能集中注意力。這樣的課堂氣氛,筆者意識到如果按照教學預設一步步講解生字,恐怕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為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迎合”學生口味,適時提問:“看來同學們的假期生活一定很愉快,那么老師想考一考大家,有沒有哪位同學知道寒假屬于哪個季節?”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冬季”。順著這一思路,繼續就冬季降雪、冬季之后的季節是什么等話題提問。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注意力不知不覺被集中到本節《春夏秋冬》課上,此后導入識字知識則水到渠成。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持續時間短,因此課堂教學活動容易分散注意力。面對這種情況,教師不能操之過急,利用呵斥等強制方式要求學生聽講。不僅無法達成教學目標,反過來有可能損傷學生學習積極性。順水推舟,以學生喜聞樂見的話題導入新知識才是綻放生動課堂的關鍵。
二、將錯就錯,成就生動課堂
布魯納認為:“學生的錯誤都是有價值的。”縱觀當前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現狀,普遍存在學生不敢發言、不愿意發言的問題。細究這一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實則是他們害怕犯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錯誤是學習過程中無法避免的問題。尤其是一年級學生,識字水平和學習經驗有限,犯錯是在所難免的。如何正確看待學生出現的錯誤,并幫助學生“錯有所得”,值得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探究。與其指責學生,教師不如將錯就錯,成就生動課堂。
第八課《靜夜思》教學結束之后,筆者隨機抽取三位同學上黑板聽寫生字。其余兩位同學表現得很好,但是另外一位同學在聽寫“低”字時,少寫了一點,自己也沒有發覺。聽寫結束之后,筆者不是馬上指出這位同學所犯的錯誤,而是請他幫忙批改其余兩位同學的聽寫情況。這位同學馬上認真批改,另外兩位同學的聽寫都是正確的,對照著看,他很快就發現了自己的“低”字少寫了一點,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這是粗心犯的錯誤,所以筆者沒有嚴厲批評,而是詢問到:“是不是發現了有什么不同啊?可不可以請你告訴大家,寫這個字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這位同學認真地說到:“寫的時候一定不能少筆畫,那一點不能丟。”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加深了對錯別字的印象,還學會了主動糾正自己的錯誤,這是不小的進步。
三、文本空白,點亮生動課堂
方智范教授曾經說過:“文本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讀者創造的。”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相比數學、物理等學科,語文沒有標準答案,每一個文本都包含著無數的未定之處。再陳述詳盡的課堂預設,也消弭不了隱藏在文中的未定點。教師應抓住文本空白的時機,為學生提供創造、填補和闡釋的空間和機會,從而提高學生聯想和再度創造的能力。
第十三課《小猴子下山》教學中,緊緊抓住課文最后一句“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請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小猴子現在是什么心情?學生將自己代入小猴子的角色,紛紛展開想象。有的學生說:“小猴子現在心情一定非常沮喪,因為最后他什么都沒有得到。”有的學生說:“他現在后悔極了,肯定埋怨自己為什么看見新的就忘記舊的,現在什么都沒有了。”通過留白,學生對課文蘊含的教育意義進行了探析,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生動的課堂,流動著生命的活力,洋溢著生命的氣息。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加強對教學預設與課堂生成之間關系的研究,及時捕捉生成性教學資源,利用這種方法成就精彩,再生新的知識點。以上是筆者對小學語文教學預設的研究分析,相信全體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小學語文課堂一定會綻放出異樣的光彩。
參考文獻:
[1]李菁.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作文教學研究,2009(5):123-124.
[2]姚婷.有效的教學策略[J].小學語文教學,2013,8(3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