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秋鳳
摘 要: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板塊之一。要讓語文綜合性學習活色生香,有序而有效,語文老師要成為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很好地把握四個要素,使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這朵嬌艷的花朵四季綻放,成為一道美麗的教育風景線。
關鍵詞: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有效教學;策略四要素
中國教育學會分會呂達先生預言:“在我國未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綜合化將給學校課程帶來巨大的變化和新的面貌,但學校教育產生和遭遇的問題、難題也是空前的。”的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板塊之一。老師們在教學中就遇到了諸多困惑,如目標定位模糊,非語文因素的介入過多,教學方式把握不準,教師應該如何開發利用語文學習資源?學生如何有效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針對以上困惑,我們深入課堂調研,并不斷實踐探究,總結應對的策略,還提煉有效教學應把握的四個要素:目標定位、策略運用、活動體驗、評價反饋,并在不斷探索中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及可持續發展。
一、目標定位:凸顯語文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途徑,有利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我們首先要確定語文綜合性的學習目標,凸顯語文性。要求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對小學階段的綜合性學習各階段的目標整體把握。
現讓我們觀察一下新課標小學階段綜合性學習的目標。(見下表)
從三個學段的目標得出,我們可以發現幾個關鍵點:注重語文性;注重綜合性;注重實踐性;注重探究性;注重學習過程;學段目標相互聯系而有梯度。準確地給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標定位。
另外,在制定具體目標時,還要細化年段。例如,在確定四年級綜合性學習“走進田園”活動目標時,我們不能以認識大自然、了解家鄉風土人情為側重點,而應關注學生在活動中語文素養的培養。基于以上認識,我們最終擬定了本節課的知識能力目標:通過調查、訪問、觀察等方法,了解自己家鄉的風俗及人們的生活習慣,了解各種莊稼、瓜果蔬菜、家鄉的田園生活,促進學生各種語文能力的發展。因為目標定位準確,本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成功地調動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活動中,每個小組的匯報注重學生內容的具體、生動,我們還精心設計了吃荔枝的說話訓練、設計廣告等體驗活動。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素養不知不覺得到提升。
二、策略運用:合作探究性
教師要改變“課堂、課文、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行為,不但要求老師教學要有策略,學生的學習更要有策略,這樣才能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課堂實踐當中,我們發現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更應注重學生的合作探究,并總結一些操作性強的教學策略:
1.以生活實踐激發興趣
語文綜合性學習這一板塊的自主學習,積極探究,確實可以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如果把課堂比作“一池水”,那語文綜合性學習就是“浩瀚的大海”,只有讓學生走進生活,走入社會,才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我們開展“有趣的漢字”綜合性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從漢字入手,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資源,自覺走上街頭,發現、了解漢字的來源,分組完成活動任務。學生在實踐中成長,發現“生活處處有語文”,原來語文高墻外還有另一番天地,學生的探究熱情特別高漲。
2.讓活動過程有序而行
通過組織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各種活動,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在實踐教學中,我們還形成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明確主題—擬定方案—搜集資源—成果展示—評價激勵,這幾個環節有序而行,有條不紊。比如,我們搞了一個關于中華經典古詩詞探究的系列活動:中華文化薈萃競賽、古詩詞吟誦會等。在這些豐富多彩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學生興奮地交流,積極地匯報,饒有興趣地沉浸在熠熠生輝的燦爛古詩詞文化氛圍中。我們驚喜地發現,原來語文綜合性學習課堂就是一潭活水,是那一片海,那一方天。
3.巧用“合作、探究”策略
語文綜合性學習最好讓全班學生共同參與,互為傳遞信息,溝通情感,發展語文素養。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確定主題,自己分工主持活動,他們就會興趣盎然。例如,在學習“輕叩詩歌大門”這一板塊,老師鼓勵學生自由選擇活動主題、合作伙伴,自己去圖書館、上網搜集有關詩歌的資料,并學會分類篩選、分工合作編排設計,制作精美的詩歌集或手抄報。學生精心策劃活動方案,活動過程自主合作探究,興趣盎然。我們欣喜地發現,孩子們的作品精美絕倫。這些有效的探究活動,鍛煉了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及語文實踐的能力。
4.努力挖掘整合各種資源
在組織各項活動時,教師充分利用社會各界乃至圖書館、科技館等教育資源,拓展學生學習空間,為孩子提供更多參與機會。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包括課本資源和課外資源,如,教材、工具書、圖書館、招牌廣告、自然風光等。使用資源的方法可以有整合教材資源、優化校內資源、挖掘校外資源。綜上看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前景是廣闊的,其資源更是豐富的。
三、活動體驗:自主實踐性
針對語文綜合性學習這一板塊內容的特點,我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體驗為主要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性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
1.創設愉悅和諧的學習環境
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是開啟智慧的無形鑰匙,讓學生張揚個性,釋放出巨大的潛能,成為自主探究的主人。在《走進童話王國》這一活動主題中,老師巧妙創設情境并讓學生談談自己最喜愛的童話及緣由。令人驚嘆的是,學生都積極暢所欲言。有的說,童話文字特優美,因而喜歡;有的說,童話里有真情流露的動人情節……趁著學生熱情高漲,我要求學生大膽演繹最喜歡的人物形象,學生個個躍躍欲試,為成果展示環節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2.大膽開放自主實踐空間
大膽開放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空間,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會加強。如,在學習《遨游漢字王國》時,教師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合作伙伴,走進生活,收集各地區方言、廣告、街頭精彩店名等,并匯編成冊,最后的展示交流環節驚喜連連。學生探究能力得到了培養,語文素養也得到了提升。
3.給予更多自主支配的時間
自主支配的時間,對學生個性發展意義非凡。如,在“我能做書簽”活動前,老師告訴學生:“大自然就是天然的加工廠,可以撿到現成的書簽。”并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天然書簽。匯報課上,學生展示的書簽用料特別,形狀各異,既美觀又實用,成果卓著,學生的素養也迅速提升。
四、評價反饋:實現多元性
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更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根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性質與特點,在評價時,應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強調評價的多元性、綜合性、合理性以及評價方式的多樣性。
1.評價主體多元性
新課程評價改革特別重視評價的主體。我們首先明確了學生就是評價的主體,并確定了一般評價人員有老師、家長、社會人士等,并積極舉行各種交流評價活動,活動的過程有條不紊,學生在活動中自我激勵、自我調整等能力不斷提高。
2.評價內涵綜合性
在評價中,教師應關注評價的內涵,多角度、多形式、多方法地進行有效、有趣探究。我們既要關注孩子的過去,更要關注孩子的現在和未來;既關注學習效果,又應注重學生學習的體驗。一般可以從三個維度評價:一是參與活動的態度,二是評價學生參與過程,三是評價學生在探究中收獲的成果。
3.評價標準客觀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評價標準要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個體,讓學生全體和個體都得到可持續發展。在評價當中,我們盡量不看重活動的成果,更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多給予支持鼓勵和欣賞。使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地進步和提升。可設“優秀、良好、還需努力”幾個標準評價。
4.評價方式多樣性
評價方式多樣性是指評價目標、主體、功能要多元化。可分為形成性評價、發展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等。可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多種形式來表現,如,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等不同的形式反映自己的學習成果、學習感受等,再進行評價。主要有:教師評價、學生互相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口頭評價與書面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
總之,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計和實施,如果能很好地把握以上四個要素,教學效果會更加顯著。教師在教學中遵循學生發展規律和個性差異,找到適合師生學與教的有效策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語文綜合性學習這朵嬌艷迷人的花朵一定會美麗綻放,馥郁芬芳,成為一道亮麗的教育風景線。
參考文獻:
[1]劉云生.關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定位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2002(1).
[2]巢宗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價值與目標定位[J].新課程學習,2009(1).
[3]王芳.語文綜合性學習評價研究[J].新課程(小學),2009(1).
[4]鄧俊華.例談語文綜合性學習評價多元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5(1).
[5]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有效策略的研究(課題編號:1201552853(廣州市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