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紅
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立足于發揮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的自我學習感知為切入點,突出自由組合團隊、自主表達和自信展示等,讓學生在實踐運用中發現精彩,從而有效提升學生英語表達的有效性和準確性。文章從學生自由組合、自主表達和自信展示三方面論述如何開展合作探究學習。
關鍵詞:初中英語;合作探究;自由組合;自主表達;自信展示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6-0092-02
一堂優質的英語課,應該是在學生的整體認知需要和語言表達需要基礎上綜合生成的,應該體現出學生在彼此交流基礎上的思維生成。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角,理應獲得更多的尊重和信任,理應讓他們在自由合作的過程中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力。根據學生學習主體能動性發展需要,突出教師教學引導,讓學生在深入感知體驗的過程中有所發現,不僅能起到開闊學生視野的作用,還能使學生在不斷深入參與的過程中發現更多有效信息,產生深刻的認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圍繞學生的學習發展需要,以創設自由情境為起點,多給學生提供自我表述和自然展示的機會,讓他們在主動學習、自覺實踐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探學要點,讓他們在不斷查漏補缺的過程中形成敏銳的語感,從而提升英語表達綜合運用能力。
一、自由組合,尊重差異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引導他們自由組合團隊,幫助他們在搭建團隊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集體智慧,使他們主動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自由組合過程,更多地體現了隱性分層和人文關懷理念,能使學生在主動嘗試的過程中養成團隊協作的良好學習精神。自由組合團隊,能讓學生的能力差異和學習認知形成有效互補,便于學生在主動發現問題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并滿足各種不同類型和層次學生的學習發展需要。
自由組合,能使學生的學習不再“孤軍作戰”。比如,在教學譯林版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5 Wild animal的“Welcome to the unit”過程中,圍繞“What else do you know the wild animals”和“The interesting story about wild animal”,教師可建議學生自由組合學習團隊,讓他們分別扮演科學家、記者、動物園飼養員等不同角色,引導他們結合各自積累的知識主動進行相應的介紹,加強整體性理解。有的小組在深入了解“The importance and value of wild animal”的基礎上,圍繞“What should we do for wild animal”問題主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觀點。這樣的學習,能讓學生在主動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強化認知,獲得更多的語言文化知識。在學生自由組合的基礎上,教師可有針對性地圍繞“From the animal,What do we should do for them”這一問題,使小組成員都能有相應的話題,使得團隊學習的目標和要求更加明確和具體。自由組合的運用,能使學生的差異得到尊重,能使學生在主動交流過程中明確學習目標。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實力,多給他們提出適當的意見和建議,幫助他們在優化組合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感悟和體驗。教師還要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引導他們在主動跟進探究的過程中不斷梳理、認知和感悟,形成更多的深刻體驗,讓團隊在互動交流中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向心力,幫助他們提升整體理解、綜合運用的能力。
二、自主交流,深化感悟
教師給學生自主交流發言的機會,讓學生在彼此學習借鑒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方法,便于學生在深化理解感知的基礎上積累豐富的知識和文化。其實,學生自主交流的過程也是他們相互學習和深入探知的過程,教師要多給學生自主討論爭辯的機會,引導學生在交流中主動捕捉敏銳的語感和不同發現,進而促使他們在深入互動的過程中形成不一樣的感知體驗。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運用自主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討論,讓學生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挖掘更多的深層次內容。比如,在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2 Travelling的“My best holiday”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結合“How are you going to have your holiday”和“What did you get from your holiday”這兩個話題進行自由表達,以促使學生在介紹過程中加深語言表達的印象。結合學生在自主交流中的表現,教師可建議他們圍繞各自的發現提出相應的觀點。在學生自主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可建議小組成員就“What did you get from the travelling”提出自己的見解,讓他們從相關的表達過程中摘錄有效的信息詞匯點,幫助他們深化理解和感悟。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圍繞“How to have a happy and interesting holiday”進行討論,引導學生自由思考,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出相應的看法,以幫助他們深化閱讀感知,形成獨特的認知感悟和豐富體驗。
自主交流,能讓小組成員都有表達話語權,能使學生轉換認知思維,使他們在不斷修正完善自己的學習策略方法中找到更多的思維靈感,在集思廣益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表達觸發點。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自主交流,給學生提供更多發表觀點的機會,使他們在主動查找的過程中形成更為敏銳的感知。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表達自己的理解感悟過程和方法運用情況,讓他們在歸納和深入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梳理和發現信息,從而形成更有價值和意義的內容,使他們明確相應的探究交流目標和方向。
三、自信展示,增強動力
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該開展合作探究教學,給學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幫助學生在主動呈現自我的過程中增強學習動力。通過自信的展示,學生能在不斷發展自我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感悟。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特點,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多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多給學生盡情釋放潛能的機會。這不僅可以使課堂教學富有趣味性和導向性,還能引導學生在不斷增強學習信心和動力的基礎上主動強化認知,使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增強其學習內驅動力。
自信展示,能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比如,在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6 Birdwatching的“Reading:Birds in Zhalong”教學中,教師可鼓勵學生就“How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Zhalong”和“What do we should do for wild birds”這兩個話題進行表達,讓他們帶著一定的好奇心不斷梳理表達方法,并結合各自的積累運用手抄畫報、故事演講、角色模擬等不同的方式予以呈現。各小組嘗試采取了多種不同的表達方法:有的小組通過召開新聞現場通氣會的形式,就東北虎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圍繞“How to make Dongbei tiger become more and more”和“What should we do for the wild animals”暢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形成了更加豐富的認知。有的小組以編寫童話故事的形式,圍繞“Some interesting stories about wild animal in the forest”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而通過想象思維延伸了學習內容。有的小組則圍繞“Some interesting knowledge of wild animal”設置了動物畫報長廊,他們在不斷梳理相關知識要點的過程中不斷深入探究,產生更為豐富的體驗。可見,根據學生的特點,多給他們提供主動展示的機會,可以讓學生在不斷豐富完善的過程中獲得更多有深度的認知。總之,學生自信展示的過程,就是他們理解感悟不斷深化、語言表達思維不斷豐富的過程。自信展示,能使學生在主動發現問題的過程中有更多的精彩發現。因此,教師應多運用激勵性的評價方式認可學生的學習成果,多給他們搭建展示的舞臺,使英語合作探究教學更具人文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開展“三自”式合作探究教學,能使學生在不斷搜集信息資源和主動交流中獲得更多深層次的感知,更好地發揮學生的群體智慧和力量。因此,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圍繞自由互動和積極展示開展教學,使英語課堂教學在主動活化教學資源和優化教學的過程中彰顯生本主義,便于學生主動積累、認知和感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吳春平.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中學生英語,2015(06).
[3]朱小燕.淺析初中英語參與、合作、探究三種教學模式的融合[J].校園英語,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