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曉娟
摘 要: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可以運用多種審美因素,創設有效的情境,激發幼兒的內在需要,把幼兒引入到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中。奧爾夫曾說:“音樂教師的作用不是去鑒定音樂素質的好與差,而是讓學生心中的音樂種子去生根發芽。”如何讓幼兒的音樂種子能夠正常生根發芽呢?一直在探索著、研究著、學習著。
關鍵詞:音樂活動;情境教學;肢體語言
我發現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創設有效的情境教學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的心理特點,精心創設幼兒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將幼兒置于樂觀的情感中,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好奇心,調動幼兒的求知欲望、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幼兒的發現精神。
一、情境教學“情境元素”巧運用
情境創設的內涵是從整體角度考慮教與學的和諧發展。通過不同途徑,運用各種方式,喚起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生活經驗,積極營造有利于幼兒主動參與、主動發展、主動體驗的氛圍。只有讓幼兒融入情境中,才能真正理解音樂,主動地參與音樂活動,并創造性地加以表現。做好音樂活動中的情境性,要注重以下幾點:
1.注重“情”“境”相融
教師必須用情感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音樂活動中都應滿含情感,讓情感與情境相結合,做出正確的表現和渲染,與幼兒分享自己的體驗。如,音樂表演活動《小動物走》,教師鼓勵、引導幼兒大膽、自然進行表演。期間,教師創設了一定的情境:小雞和雞媽媽一起感受找蟲樂趣時,我提到:“小雞們有沒有找到小蟲子呀?開心嗎?小雞嘰嘰叫吧!”這時,陽×低著頭說:“老師,我找到小蟲子了?”我好奇地問:“在哪里呢?”“看,在這兒呢!”我好奇地低下頭,許多小朋友也圍了過來,原來陽×極富想象力的將地上一個紅蘋果的貼紙當做了小蟲子,針對此現象,我并沒有否認陽×的觀點,說道:“真的有小蟲子呀!小雞快點捉蟲子吃吧!小雞是怎樣捉蟲子的呢?”只見陽×低下頭、彎下腰像模像樣地啄著蟲子。
2.注重“音”“影”結合
教師有聲語言往往與音樂相互干擾,因此在引導幼兒傾聽音樂時,教師的體態語言就顯得格外突出,真正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如,《大樹媽媽》是一首抒情的歌曲,旋律簡單但優美,而且融入了搖籃曲的風格,將大樹比喻成小鳥的家——搖籃。本次活動中,我首先把大樹媽媽的音樂作為背景,通過肢體語言的無聲表演讓孩子們投入到情節中、樂曲中。接著創設一種溫馨的音樂情境,我來扮演大樹媽媽,幼兒扮演鳥寶寶,一起來完整地欣賞一遍音樂,下雨了,在大樹媽媽的綠傘下,小鳥們和大樹媽媽相互依偎,在通過邊聽歌曲感受旋律的同時感受大樹媽媽關愛小鳥的情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盡其所能去感受音樂,挖掘幼兒心靈深處的東西,并給予幼兒發自內心的鼓勵。
二、情境教學“師顯神通”很重要
教師要用充滿感情的教學語言去撞擊幼兒的心靈,首先自己要能沉浸于教學內容中,進入角色。正如同制作電影的核心人物“導演”,首先,“導演”自身就應充分挖掘、了解“角色”的性格、人物特點。其次,一個充滿激情的“導演”才能感染身邊的每一位演員,引導“演員”投入到情境、人物中。
1.輻射
教師充分利用自己創設的情境來吸引全體幼兒參與到活動中,讓互動呈輻射狀,以提高活動的有效性。如,音樂活動《我愛我的小動物》中,當我提到:“還有哪些小動物也來學本領啦?它們是怎么走的,怎么叫的呢?”當許多孩子講到熟悉的動物時,馬上引起了伙伴的共鳴,他們馬上能對不同的動物進行不同的表演,如,小貓、小狗、小鴨子等等,班上的機靈鬼××說:“還有牛也來了,”隨即我便讓××進行表演,孩子的表演惟妙惟肖,引來了其他伙伴的效仿。
2.示范
“導演”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對演員的演技好壞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創設情境的我們實際上就是一名“導演”,需要盡自己的表演讓“小演員”進入自己所創設的情境中。如,在《拔蘿卜》的表演活動中,讓他們一起來模仿故事中各個人物的樣子與神態,對于一些稍難的角色,如老公公,老婆婆,我就先把這兩個角色的動作、神情給幼兒示范了一遍,再接下來讓幼兒模仿小花狗、小花貓等角色,孩子們表演得游刃有余。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情境教學“個性展示”凸效果
在音樂活動中要創設與樂曲表現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激發幼兒富有感情地表演,以情帶聲,聲情并茂,調動每個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使他們在音樂活動中受到美的愉悅、美的熏陶。
1.我的地盤我做主
在《拔蘿卜》的活動中,幼兒在音樂伴奏下,六個小朋友自己商量成為一組并自主分配角色,隨著旋律一個拉著一個、一前一后地進行著表演,通過自己的方式講述著角色間的對話,表演氛圍濃厚,孩子們的參與度極高!孩子們作為一個個“小演員”正在自己的“地盤”中施展著屬于自己的“魔法”,沉浸于“音樂”城堡中。
2.我的快樂你分享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創設有效的情境,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能讓幼兒在愉悅、融洽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角色,接受新知識。如,在音樂活動《找朋友》中,教師與幼兒進行良好的互動,讓幼兒在韻律活動中真正地玩起來、動起來。通過讓幼兒兩兩合作進行拍手、找朋友、敬禮和握手等環節讓幼兒玩得不亦樂乎。可以說,在動態情境中實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活動趣味性十足,幼兒將自己的快樂情緒傳遞給了我們,真正讓我們感受、分享了屬于他們的快樂。
教師精心創設的富有情趣的音樂教學情境,讓幼兒帶著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參與音樂活動,并使音樂活動成為幼兒精神上的家園,讓音樂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中,成為其心靈中美好的東西。如果將教學課堂比作幼兒施展才能的“舞臺”,那我們更應善用教學情境來搭建“舞臺”,如果將教師比作“導演”,那就更應該千方百計、各顯神通地引導這群“小演員”,將他們帶領到音樂世界中,讓“小演員”在音樂舞臺上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