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冬梅
摘 要:隨著新課改在小學教育中的不斷深化和推進,小學數學教學也要與時俱進,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摒棄“填鴨式”的僵硬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自主探究學習模式,是新課改極力倡導的新型教學模式,符合教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首先闡述了自主探究的含義,然后提出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學習的實施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理念;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小學教育學段,數學是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同時,也是難點學科之一,對小學生而言,數學學習必不可少,數學能夠提升小學生的智力,啟發小學生的邏輯思維,數學知識還能指導小學生更好地生活,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積極影響。在新課改提倡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背景下,自主探究式學習應運而生。但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對自主探究式學習的應用技巧尚未掌握,因此,筆者對此展開研究。
一、自主探究的內涵
自主探究的定義,從字面上可以將其分為“自主”和“探究”兩個部分,自主與“他主”相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通過自我約束意識、獨自地進行學習、探究,與傳統“填鴨式”教學相對而言,化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探究式學習,重在利用與小學生生活相關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針對問題進行思考、探究,以緩解小學生的厭學情緒,讓小學生不自覺地進行數學學習,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問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自主探究式學習的應用
1.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疑問是任何知識發展的內在動力,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先導,是小學生思維形成和發展的不竭源泉,更為重要的是,問題是小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核心。在小數數學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教師首先要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受好奇心驅動,進行探究。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動畫和視頻等,為學生創設符合且自然凸顯問題的情境,引發學生的共鳴,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例如,在教學加減法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動畫短片“買早餐”,通過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自然會認真觀看動畫中的故事,小明的爸爸早上給小明12元錢,讓小明去買早餐,小明用10塊錢買3塊錢的油條,然后小明又去豆漿店買了3杯豆漿,一杯豆漿的價格是1.5元,買完早餐回來后,媽媽給了小明2.5元錢,與早上買早餐剩余的錢一起,當做小明的午餐費,求小明的午餐費是多少?這個情境是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因此,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產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2.實踐應用,深化問題
在小學數學中運用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關鍵是要以學生的生活為切入點,從學生的生活中選取和發現問題,利用學生熟悉的問題和情境,與數學知識相結合,消除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排斥情緒,將數學知識融于生活問題,讓學生在探究生活問題的同時,進行數學探究,即“寓教于生活”。想要切實發揮自主探究學習的作用,數學教師就要具有積極創新的精神,摒棄傳統的教材觀,根據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容的內涵,結合教材與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的生活實踐與教學內容融合,為學生順利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教學“利息”這一內容時,我先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和父母選擇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種類的銀行,調查存期1年、3年、5年、10年、20年的利率,在授課過程中,學生會發現自己實際調查到的利率與教材中的利率有出入,這時,我為學生解答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在講述原因的過程中,順勢引出利息、利率和本金的概念,進而開始教學。在學生掌握相關計算法則時,筆者組織學生進行理財活動,即讓學生假設將自己的積蓄(壓歲錢和零用錢)存入銀行,通過計算,選擇收益最大的銀行。
3.實施豐富的探究形式
運用自主探究學習模式進行教學,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在教學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探究形式,如小組合作探究、實驗探究等。
例如,教學“游戲公平性”問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四個紅色、藍色、綠色、黑色的塑料球,將四個球放入不透明箱子中,然后將學生進行分組,四人一組,進行摸球,摸到黑色球的學生記為“輸”,驗證在游戲過程中摸球順序的先后是否影響公平。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鍛煉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對自主探究式學習進行積極探索,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孫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自主探究式學習的實踐探索與嘗試[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73-74.
[2]張正玉.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調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3]劉東慧,阮靜旭.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自主探究”學習的有效性[J].群文天地,2012(2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