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蒂
摘 要: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參考材料,導學案對教師的教學過程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沿用傳統教學的模板已經不能夠滿足教學活動的要求。同時,由于數學學習是一個動態、反復的過程,課堂教學有許多的不確定性,單純套用模板已經不能夠滿足需要。所以,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導學案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導學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導學案是一種較為新穎的備課方法和教學手段,受到了許多教師的歡迎,在小學階段有著廣泛的基礎。通過導學案教學,不僅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可以使得課堂效率得以提高,師生之間的交流增多。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導學案的應用和使用有許多注意的地方,如果操作不當,不僅難以保證課堂質量,也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準確、合理地設計導學案,充分發揮導學案最大的優點,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
一、導學案的基本概念
導學案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有著嚴格的流程和使用程序,其過程必須經過教師的相互研究和校對、對教學內容的準備,經過多方面的協商一致才能成型。導學案的設計必須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去完成,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制定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案。以學生為主要對象,教師的教學評價加以輔助,是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和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導學案實施的目的還是落實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不同的導學案有著不同情況的要求。所以,做到差異化教學,能夠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內容也是重中之重。
二、存在的問題
1.教師思維的局限
導學案的設計需要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和思維,需要教師能夠將所講授的內容加以編輯和調整。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大多數教師并不具備相應的思維方式,仍然是傳統的教學思路。主要還是以自身作為教學的主體,不注重教學內容的編排,對于導學案的設計總是套用模板,而不加以靈活的分析和思考。
2.學校方面的不重視
學校的管理是重要環節,對于許多學校的管理層來說,對于導學案不夠重視,或多或少影響了導學案的重要程度和積極推廣。部分學校仍然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考核標準,對教師的管理只是以成績論英雄,使得導學案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三、巧設導學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1.精心設計教學問題
對于導學案的設計,最重要的部分還是問題的選擇。問題的設計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出發點,具有一定的深度,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在設計導學案的問題時,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應該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比如,在人教版教材中關于人民幣的使用環節,可以在課堂中簡單的構建購物環節,即可以設置一個問題背景,可以是購買現實生活中的物品。這樣的設置會使得學生能夠了解到人民幣的特性,發揮什么樣的功能,彌補生活經驗的不足,同時還可借此機會來鞏固所學知識。類似的生活情景可以很好地和數學知識產生聯系,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更多的思考,促使學生思維的發散和鍛煉,用數學思維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注重局部細節的設計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各方面的能力都處于培養階段,自主學習意識淡薄。此外,由于數學知識本身具有抽象和難以理解的特點,使得在設計導學案時,教師應當著重加強導學案的質量和課堂環節的設計。比如,在人教版教材中,關于不同形狀的認識方面,單純的記憶圖形是很難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該在導學案的設計中增加一些生活中的對應圖像的物品,且和學生的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內容,才能真正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將圖像的刻畫在心中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記。
3.掌握好導學案的時間
在運用導學案時,對于內容設計應該采用多種不同形式相結合的模式,對于不同模塊的設計應鍛煉學生不同方面的能力。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抓住教學的重難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讓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實現更好地理解和解決問題。充分把握好課堂節奏,將重難點知識與普通的知識相區分,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導學案使用的好壞對于課堂教學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合理、巧妙地使用導學案能夠幫助教師減輕教學負擔,同時也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課堂互動環節的增強,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店學.提升小學數學課堂開放性教學效率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5(8):41.
[2]顏峰.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思考[J].求知導刊,2015(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