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龍
摘 要:創新源自于探索,探索是創新的過程。初中化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是化學實驗、學生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交往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瘜W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利用多媒體,能激發聯想,激勵探索,從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關鍵詞:多媒體;初中化學;創新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現代教育理論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提高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提高課堂效果和教學質量起了很大的作用。恰當、巧妙地利用音樂、幻燈片、錄音、錄像、計算機等多媒體手段,使形、情、境、理熔于一爐,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和諧地進行教學,既能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探索,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一、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演示,能活躍課堂
氣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利用多媒體,可以創設出各種較為直觀的情境,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充滿趣味,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奮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金屬的冶煉”工業煉鐵這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帶領學生去參觀寶山鋼鐵廠,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了解到煉鐵的設備、原料、原理等,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學習起來也很輕松,課堂氣氛得到了活躍,學習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
在教學中還可以利用Flash等多媒體制作工具,綜合利用各種教學素材,制作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體課件。例如,在“分子、原子”教學中,我制作了不同物質在加熱時,微粒間空隙變化的Flash動畫,結合實驗室學生自己的實驗觀察,清楚地說明了溫度升高,物質體積的變化是構成物質的微粒間空隙的變化而不是微粒本身體積的變化。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引起學生興趣和注意力的動因常常是那些具體、直觀的事物。教師在導入新課時,應該聯系實際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奇妙的二氧化碳”這一課時,利用多媒體創設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一下子就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這樣的課堂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適當補充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有些實驗由于毒性較大且條件有限而不適合在課堂上演示,如用
CO還原Fe2O3;有些實驗由于有較大的危險性而無法演示,還有些錯誤操作,我們演示是有危險的,通過模擬實驗,更清晰形象地展示出所造成的后果。比如:在稀釋濃硫酸時,若將水直接倒入濃硫酸中,會使得硫酸液滴四處飛濺,從而導致傷害事故。當然,實驗本身是最直接、最生動的媒體,我們不能舍本逐末,放棄唾手可做的實驗而去用計算機模擬實驗。實驗本身是任何其他媒體所取代不了的,它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在這些方面模擬實驗是做不到的,因此利用多媒體技術模擬化學實驗只能是對實驗教學的有效補充,不能完全代替。
四、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實驗,提高實驗操作技能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由于受實驗裝置本身、距離遠近、視野角度、時間長短、操作方法等因素的影響,相當一部分學生看不清楚實驗操作的全過程及實驗現象,導致學生無法全面地理解這類實驗,導致化學實驗未起到應有的作用。運用多媒體課件,可增強實驗的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從而這些困難都能迎刃而解。例如,一些實驗的基本操作,物質的性質實驗,在教學中運用實物展臺投影整個實驗過程,顯示實驗現象,就能提高實驗的清晰度;運用錄像、多媒體課件還可以分解實驗的動作、慢放或快放、再現一些實驗過程,不僅節約了時間、藥品,還可防止或糾正學生因初學化學而常犯的實驗操作、現象描述等方面的錯誤,同時還加深了學生對實驗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實驗技能。又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實驗時究竟是先通一氧化碳還是先加熱,學生不能理解,但出于安全考慮又不能演示錯誤操作,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只是“說”這些實驗而不是做這些實驗,學生對這些實驗現象的認知大多都是源于教師的描述,理解膚淺而表面,而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先加熱后通一氧化碳這一操作,學生能看到操作的錯誤導致的危險后果,使復雜實驗簡單化,危險實驗安全化;又因模擬實驗現象中剔除了實驗中的干擾因素,使學生加深了對實驗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有效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可以增強課堂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從而提高教學
效率。
參考文獻:
[1]莊曉云.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版),2009(1).
[2]任瑾.淺析多媒體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