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江
摘 要:基于文學名著為一門呈現客觀現實的一種藝術,能夠將寬闊的社會與豐滿的人物特征彰顯出來這些實況,可見其與審美教育之間存在必然的關聯性。結合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部分文學名著,探究提高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中審美教育質量的對策,希望在優化素質教育質量方面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審美教育;教學對策
審美教育在協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塑造健康人格等眾多方面體現出巨大的優越性。文學名著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在對其閱讀與品味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樹立人生理想與信仰,使三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更加貼近。當前,眾多語文教師借助文學名著閱讀教學課堂實現審美教育目標,這是值得推廣
的,基于此本文對相關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一、創新教學觀念,強化對文本的解讀能力
語文教師承擔著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組織者與導向者的角色,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與審美能力是基礎。為了使文學名著教學課堂發揮美育功能,教師務必要用一雙智慧的雙眸洞察并挖掘文本中美的因素,與學生一起分享,鼓勵他們深度探究作品內涵,鍛煉與強化自身的審美能力。上述目標的實現,需要教師不斷地充實自己的頭腦。例如,積極學習中外美學理論;在實際生活中切身體會自然美;在影片中感悟藝術美,強化自身的文學素養。此外,教師也應該不斷地完善教學方式,結合文學名著內容以及學情,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閱讀名著、深入研究作品之美的興致。
二、在教學課堂上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是語文課程教學活動的指導者,發揮著導向作用,占據著主導作用,這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是教學的構成元素為教師與學生,學生承擔著教學主體這一角色。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為文學名著教學工作順利運行以及審美教育目標的落實奠定基礎。教師在對學生身心發展模式以及心理訴求有一個全面了解的情況下,將因材施教、寓教于樂等現代化教學理念融入審美教育中,打造有序、和諧的教學環境,從而使學生在閱讀文本內容的過程中發現美、感知美、內化美,最終實現升華情感情操的目標,此時文學名著的價值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審美教育質量也得到顯著的提升。
例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為學生設置這樣的探究題:“在眾多的水滸英雄中,現代女性最愛的人就是林沖,請同學們閱讀本篇課文,談談自己的看法?!苯處煘閷W生創設了愉快的閱讀教學環境,此時學生暢所欲言。有學生說通過“天晴喚個泥水匠來修理”可以看出林沖真心改錯的態度,可見其做人是優秀的;路過山神廟,“林沖頂禮道:神明庇佑,改日來燒紙錢”可以推測出林沖對神明存在敬畏心理的特點。在以人為本教學理念融入的文學名著閱讀教學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充分地認識到林沖小心謹慎、包容的性格特點,從而也體會到封建社會給人物個性發展帶來的影響,深刻地認識到人物個性的形成與多樣化因素相關這一道理。通過本堂文學名著閱讀教學,高中生深刻認識到堅持真理與追求真理的重要性,面對危局要積極地探尋對策而不是低頭,同時學生對林沖這位本不會造反的人偏偏鋌而走險也萌生出崇拜與敬畏心理,這便是審美教育效果彰顯的形式之一。
三、對文學名著教學施用延展對策
我國文化源遠流長,正因如此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也絕非是一個短期性、單一式的過程,其彰顯出系統性、長久性、層次性等多樣化特色,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若要借助文學名著閱讀教學達到審美教育目標,僅僅依賴教材中的節選部分是遠遠不夠的。那么教師若是想要使學生身處一個更加寬敞的文學領域,就應該對文學名著教學施以延展對策,使其延伸至書本之外。
例如,《林黛玉進賈府》節選自《紅樓夢》第三回,作為經典名著的精彩片段,學生在細細品讀中能夠對王熙鳳、賈母等人物特點有一個粗略的了解,為了使學生深入地體會到文學名著的真實性與藝術性,同時使學生在本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感受到封建主義體系下民主主義思想與腐朽之間的沖突,以及曹雪芹對當時社會黑暗現實的批判態度,最終幫助學生樹立發現美、感悟美的思想觀念,語文教師積極應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為學生播放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以及《王熙鳳協理寧國府》的視頻資料。這一教學策略的應用,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視域范圍,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在課外讀物中獲得更多的體會,萌生出更多的情感感悟。
由全文論述的內容,認識到文學閱讀教學在推動審美教育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了解了一些提高文化名著閱讀教學效率的對策。在素質教育時代中,高中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審美教育,有效地應用文學名著閱讀教學環境,將以人為本、寓教于樂等理念融入其中,積極應用多樣化的教學設備,幫助學生發現美、體會美、創造美,使其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小明,唐惠忠.潛心涵泳,深入探究: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研究性教學的嘗試[J].語文知識,2014(1):36-39.
[2]閆曉慶.新課標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探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9):119-12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