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
摘 要:在初中各科目中,物理科目在其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影響著初中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當前我國大多數初中學校都對物理教學展開了探究教學,然而要想使物理教學更加高效,就必須在探究教學中滲透科學方法。內容圍繞物理探究教學,簡要分析了在其中滲透科學方法的教育思想。
關鍵詞:初中物理;探究教學;科學方法
新課標的實施和素質教育的推行,要求物理教學要逐漸滲透科學方法。從而使得初中生一方面能夠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培養他們的物理知識素養。因此,采用探究教學的方法進行物理教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變。
一、滲透科學方法的過程
初中物理教材的編寫主要是依據新課標的要求來進行編寫,教材將與物理有關的知識點以及邏輯內容進行有機結合,而對于物理的科學知識表達較為隱蔽。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識都是經過了處理的知識點,長此以往也就使得學生對初中物理知識的科學方法不夠了解,物理老師也是將知識過濾然后才滲透給學生,就算是學習與物理知識有關的科學方法,也是非常簡單的。在今后的物理教學中,任課教師要將科學方法滲透給學生,用一種靈活的學習方法讓他們主動學習物理。
在探究教學中,第一,要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科學方法的作用,僅僅讓他們對這種方法有一個大概了解,而不是要求他們對與科學方法相關的每一個名稱進行死記硬背。第二,要讓他們對科學方法的研究過程進行了解。第三,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指導,讓他們能夠將其應用到物理問題當中。這三個過程在滲透科學方法教育中非常重要,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學當中,任課教師要利用這三個過程進行科學方法的滲透。
二、滲透科學方法的方法
1.利用物理基礎知識
探究教學是讓學生進行自主研究從而達到完成教學的目的,是新課標實行后的新型教學方式,顧名思義以探究為主,教師將探究作為教學的重點,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與物理有關的知識問題,最終去解決這些問題。在研究物理問題時,科學方法極其重要,是學生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的關鍵途徑,采用相關的科學方法可以使得學生能夠對一些較為抽象的物理知識有正確的了解。在初中物理知識體系中,控制變量法是一個較為常用的科學方法,可以對相關的物理量進行改變,進而研究它們之間的
關系。
例如,學習摩擦力知識時,讓學生圍繞自己實際生活進行討論,討論摩擦力在現實生活中是否存在,如輪胎對地面是否會造成摩擦現象,是否會產生摩擦力,相互擠壓的物體是否也存在著摩擦力等等。在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時,提出以下問題:
(1)物體之間所生成的摩擦力和什么有關?
(2)物體表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會影響摩擦力的強弱?
為了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我們將兩個木塊在同一個面上進行運動,這個運動是勻速的而非變速,首先增加小木塊的壓力,探究摩擦力是否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接下來將小木塊表面的粗糙度進行改變,確定是否摩擦力會受到物體表面的粗糙程度的影響,通過控制變量來達到得出正確結論的目的。
2.采用物理實驗的方法
在物理教學時,特別是在探究教學時物理實驗非常關鍵,學生可以在物理實驗中對相關的知識進行理解。在進行探究教學時,教師還可以與學生進行討論,就物理實驗的過程以及結果來展開交流。
例如:在初中物理知識體系中,對真空是否能夠傳聲進行
研究。
首先將電鈴置放在一個完全密封的袋子中,接下來接通電路,我們能夠很清楚地聽到電鈴發出聲音。然后我們將袋子中的空氣抽走,那么我們所聽到的電鈴聲就會逐漸減弱。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知道,聲音的傳播與空氣的稀薄有關。然而我們知道實驗室難以達到真空狀態,所以我們所模擬的實驗是狀態較為理想的情況,但依舊可以通過這個實驗來說明在真空中是不能進行聲音傳播的。
因此,任課教師通過物理實驗的方法,將這種科學方法滲透到學生當中,這樣能夠有利于培養他們的科學思想,并且有助于他們創造能力的提升。
3.采用物理現象進行滲透
物理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知識時要采取靈活的方法。在進行探究教學中,物理現象極具說服力,通過物理現象我們可以驗證自己的猜想,還能夠發現物理世界的奇幻。所以要想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滲透,我們完全可以用物理現象來進行滲透。例如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平面鏡成像的這一物理現象,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光的反射以及光的折射。
通過滲透科學方法,能夠有利于學生更加升深入地了解物理知識。所以在探究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滲透與物理知識有關的科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領悟這種方法,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潘桂珍.初中物理探究教學中滲透科學方法的教育[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6.
[2]肖雪松.初中物理探究教學中滲透科學方法的教育[J].新課程(上),2016.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