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紅霖
摘 要:學前教育的對象是3-6歲的兒童,這一階段的兒童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有其認知和發展的規律,所以必須根據規律來對學前兒童進行教育教學。兒童的發展具有整體性,各個方面要均衡發展,不能為追求某一方面的發展而忽略其他方面。每個兒童都是一個具有獨特性的個體,要根據每個兒童的個體差異性去教育教學,從而培養兒童的個性,也可使兒童更好更健康地學習成長。這個時期的兒童充滿了好奇心和想象力,要充分保護和挖掘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前教育階段是兒童身體健康和心理快速發展的階段,也是生活習慣養成的階段,要為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關鍵詞:重要性;教育教學;互聯網
學前教育是幼兒邁向學習之旅的第一步,所謂萬事開頭難。所以幼兒的學前教育對于他們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從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
一、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學前教育是兒童發展智力、潛力的重要階段,也是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的重要階段。如果學前教育做得好,那么對于幼兒進入小學階段就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同時也打好了基礎。如果學前教育做不好,會使幼兒處于一個單調、貧乏的環境,幼兒對知識方面的認知對于學前教育做得好的學生也會相對落后。陶行知曾說過:“幼職教育實為人生之基礎,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習慣、趨向、態度多半可以在5歲前培養成功。”老人們也經常會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边@些其實都說明了學前教育對于幼兒的發展是很關鍵的。因為這個時候正是幼兒人格品質、興趣愛好、生活習慣和情感等形成的最佳時機。所以學前教育者一定要做好課前的充分準備。
二、學前教育的教學
(一)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開展教學的前提,只有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孩子才會喜愛學習、愿意學習,并與老師有更好的交流和溝通,這樣老師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作為孩子們來講溫柔的話語對他們是很有好感的。教學中,關愛幼兒是教師的師德規范,以“愛滿天下”的熱忱關懷每個學生的成長,這種師愛是嚴與愛的和諧統一,是教師職業責任感的反映,這種心理可以縮短師生間空間、情感上的距離,使孩子易于接受教師的教育,有助于形成某種行為準則,進而對其性格的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資源建設
學習源自生活,老師應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來教學,如:廢棄的紙盒、飲料瓶、報紙、豆子、小花等,利用生活中的材料進行教學,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更好地融入學習中。另外可以通過游戲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玩性十足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做游戲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并在游戲中讓孩子學習知識,能使孩子們更快更好地吸收知識。這樣不僅使學生開心做游戲,又使其學到了知識,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教學方法。通過實踐課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在操作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的提高。
(三)互聯網思維促進教育創新
孩子們的認知是具象的,利用互聯網中的多媒體進行教學,其中的科學性、直觀性能幫助孩子從未知走向光明。它所呈現的方式多種多樣,從單純的聲音、圖片到圖文并茂再到影像。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指出:“教科書應是活的、真的、動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靜的、讀的?!边@種多媒體教學能幫助我們開展欣賞活動,它獨有的神秘色彩能激發幼兒的觀察和表達的興趣,它所展示的情景能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它對學前教育有著不言而喻的作用和價值。而且在學習中應以孩子為主體,從幼兒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為本。老師應起主導作用,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積極引導孩子健康發展。另外通過多媒體的教學理念引出信息的推進,可以從幼兒園的環境創設開始,并使之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工作。因此,我們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幼兒在游戲中與環境相互結合、互動、對話,在多媒體教學中身臨其境,以便促進幼兒整體素質的健康發展。
總之,教育是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大計,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學前教育是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辦好學前教育是廣大兒童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也是千萬家長關心的重要問題,同時也是祖國未來花朵發展的需要。對學前兒童做好入學前準備,包括學習適應方面的準備以及社會適應方面的準備,能夠使兒童入小學后在身體、情感、社會性適應和學習適應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發展,從而順利地實現由學前向小學的過渡。而作為教學者,合適的、有新意的教學方式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創新,探索合適的教學方法。雖然現在關于教學方面還有很多的不足,但在今后的道路上,我會首先從自身上不斷進修和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水平來更好地服務于自己的事業,爭取將學生的入門做到最好。
參考文獻:
[1]梁龍芳.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非言語行為的個案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
[2]張婉瑩.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幼教師資補充研究[D]. 西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