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江霞
摘 要:“閱讀是由外往內的‘吸收,寫作是由內往外的‘發表,讀與寫是‘積蓄與‘傾吐的關系。”由此可見,閱讀與寫作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那么,應該從哪幾個方面著手,促使讀寫教學獲得同步發展呢?由此,圍繞努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文字積累,熟讀課文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在寫作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四個方面加以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教學;有效結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是獲得知識的手段,閱讀能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寫作是對知識的運用,通過寫作訓練能夠提升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一、努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主動性,想方設法激起他們的閱讀興趣是關鍵。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個性,讀出理解,讀出自己的韻味和思考,在閱讀中張揚個性,放飛心靈。結合小學生好奇心強、樂于參與的特點,教師可多開展一些創造性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提升對閱讀的興趣。例如,根據實際情況,可定期開展詩歌朗誦會、閱讀比賽、寫作比賽等,在實踐活動中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自信心,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使學生更樂于閱讀。如,在探討《大自然的文字》一文時,本文主要用的是通俗的語言介紹深奧的大自然。為此,教師可讓學生仔細觀察校園和生活中的大自然,并鼓勵學生將自己觀察到和想到的寫下來,不斷激發創造興趣,培養寫作興趣。
二、豐富學生文字積累
讀寫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漫長堅持的過程,作為教師,不能盲目求進,比如,開始先模仿對文章的寫作技巧,在模仿的過程中積累,將閱讀中遇到的優美詞句和段落摘抄下來,在不斷閱讀和品鑒中去感受其中的精華與情感。這樣便于學生在今后的作文中將積累下來的優美語句和段落運用其中,在運用中提升寫作技巧,反過來,為加強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做好鋪墊。可以說閱讀與寫作兩者是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
三、熟讀課文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小學從三年級起開始習作,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大詩人杜甫有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后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名句。熟讀課文,并積累妙詞佳句,學會謀篇布局,為寫作打下堅實基礎是很有必要的。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優秀之作,這些素材都是引導學生入門習作的最好范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吃透文本”,進而再“觸類旁通”,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要從培養學生說話開始,將讀與說、說與寫結合起來。閱讀重在吸收,說話重在傾吐,寫作重在運用。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作為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這些例子,指導學生用好例子,用足例子。例如,在教學課文《秋天的雨》時,本文用詩的語言、詩的感情描述了秋天的特點,給讀者以享受。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本文作者的寫作手法,并將其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真正完成“讀”與“寫”的結合,使學生在閱讀和寫作的雙重進行中受益,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全面發展。
四、在寫作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好的習慣的養成對其終身受益。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作為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而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是閱讀和寫作,閱讀和寫作貫穿于生活與學習的始末。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具有重要性和必然性的特點。讀與思是一個整體,未能深入思考的閱讀,終將是浮于表面、行于表象、流于形式,很難感悟其中的精髓。正因為如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一定要做到邊讀邊思,在閱讀中養成及時將閱讀的心得和感悟記錄下來的習慣,實現知識的內化,為深入掌握其本質,提高閱讀效率做好充分準備。通過寫作學生可將閱讀中積累的材料用于其中,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悟所思,促進學生閱讀寫作水平的同步提升。
“閱讀像蜜蜂采粉,習作像蜜蜂釀蜜。”所以,“閱讀”和“習作”是密不可分的。讀寫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兩個要素,在教學中要將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起來。指導學生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提升寫作能力,促進學生學習能力雙向發展,為促進語文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韓英華.小學語文學習方法指導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6(02).
[2]朱海龍.強化語境意識 訓練讀寫結合:特級教師于永正《再見了,親人》教學片段賞析[J].廣西教育A(小教版),2011(11):31.
[3]高子陽.讓寫有力地走在讀中:讀寫一體化度的把握研究[J].小學作文創新教學,2014,20(3):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