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玲芳
摘 要:新課改以來,諸多教育工作者對教學各方面要素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和研究,為應對新課改提出許多有效的建議。對課堂的空間設計進行論述,配合新課改提出的新式教學方式,供一線教師進行選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空間;考慮因素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主導活動,已不是幼兒時期的主導活動游戲了,而是學習。因此,小學生的學習理應引起較大關注。新課改的春風已吹遍了神州大地,全國各地的教育工作者為更好應對新課改,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對自身課程教學進行了革新。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作為學生學習多門課程的基礎,可見其學習的重要性。作為一名一線的小學語文老師,筆者為完善自身教學,搜集了大量有關應對新課改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資料,發現對于課堂空間座位排列的文獻相對較少。為彌補這一空缺,筆者在此談談自己對課堂空間安排的幾點思考。
一、課堂空間簡述
近年來有關研究發現,如果教學目標和活動與學習環境相適應,則能夠有效達到教學的目標。課堂空間環境一般通過兩種基本的排列方式發揮作用,一是領域原則,一是功能原則。根據領域原則,空間被劃分之后只屬于某個學生,這也是小學教師常聽到學生“這是我的座位”這句話的原因,研究表明這種空間安排適用于對大班教學。根據功能原則對空間進行劃分,即教師將空間劃分為不同的興趣范圍,實踐證明這種空間安排適用于小組同時進行不同的活動。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具體情況進行課堂空間的排列。
二、常見的課堂空間設計形式
1.傳統課堂空間設計
基本的課堂座次排列是傳統的縱橫排列模式,這種空間排列模式,適用于獨立的課堂作業、提問、回答,還有助于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師,使學生更容易配對學習。另外,這種空間排列方式也適合于教師進行課堂演示。
然而,這種排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師對于靠近自己的同學會進行更多關注,而離自己較遠的學生,則容易被教師所忽視。另外,這種排列方式也不利于學生進行交流。所以,教師在使用這種座次排列方式進行教學時,可以選擇課堂展示課程、試卷講解課程等。
2.特殊課堂空間設計
(1)矩形
矩形課堂空間的排列方式,是要學生相視而坐,只將側面留給教師,整個教室像被分為兩至三個矩形一樣。這種空間排列形式有利于學生進行溝通和討論。缺點是教師對于全面進行教學講解存在一定困難,并且不易控制課堂紀律。
筆者在自身的教育實踐中,運用最多的就是矩形課堂空間這一座次形式,因為相比于其他特殊的課堂空間,矩形空間座次與傳統課堂座次的轉化最方便省時。另外,筆者在傳統課堂空間和矩形課堂空間的變換中,能夠使自己的語文教學更具有高效性。
(2)環形
環形課堂空間排列方式,要求學生圍成一個圓形就座,教師處于圓外一點。這一空間排列形式同矩形空間排列形式相似,都適合學生交流,而環形空間排列方式更適用于多數人進行討論的情況。這種排列方式的缺點,有可能使那些缺乏內在控制力的學生出現更多問題行為,將注意力放置他處而非學習任務上。筆者建議,教師如要選擇此種空間排列方式,應具備一定的課堂管理能力,對課堂紀律、學習引導具有一定的把握。
(3)馬蹄形
馬蹄形課堂空間排列方式,是要學生的座位呈“U”型在課堂中進行座次的排列,教師處在“U”字缺口的對面。這種排列方式增加了教師與學生目光接觸的頻率,有利于調動全班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適合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問題的研討。這種空間排列方式,筆者常在班級舉辦聯歡會時采用,相比于上述其他三種方式,筆者認為馬蹄形的空間排列更有利于學生的活動。
三、課堂空間設計的考慮因素
課堂的空間設計,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教師的大小、班中學生的數量、桌椅的尺寸、門窗的位置以及黑板的位置等。首先,教室設備的擺放應考慮在空間設計之內,門、窗、電線插座、多媒體電子設備等,均要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進行安放。其次,教師在進行課堂空間設計時,要能夠在教室內的各個角落看到所有學生,避免出現“死角”。在此,課堂空間設計應當靈活,以便于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做出空間座次的變換。最后,空間設計應維持較大的活動區,也就是距離教師最近的一個區域,保持最大的活動區,有利于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對于小學生的學習來說,眾多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教學方式、新課堂環境等,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得到實踐和發展,然而大多數教育工作者忽視了配合教學方式而進行課堂空間排位的革新。筆者希望能夠通過此文引起各位教師的注意,并對各位教師依據自身教學方式選擇空間排位方式提供有效建議。
參考文獻:
[1]田慧生.淺談課堂座位的編排設計及其教育學意義[J].上海教育科研,1995.
[2]李雪梅.淺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小組合與座位安排[J].未來英才,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