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琳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各地區的教學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小學數學改革也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當前小學數學教育面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低下等,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的發展。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趣味性一直以來都是教育關注的重點。因此,就小學二年級趣味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具體的內容如下。
關鍵詞:小學二年級;趣味數學教學;實踐探究
一、現階段小學生的特征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他們對于周圍事物的好奇心比較強,但是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仍然處在發展階段,因此,對于邏輯性強、抽象的事物學起來會感到很吃力,缺乏一定的興趣。小學生除了好奇心比較強,思維邏輯力比較差之外,還比較好動,動手能力比較強,且想象力豐富。小學生的這些特征特點,對于數學的學習既有優勢的一面,也有劣勢的一面。因此,需要我們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征,揚長避短,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
二、現階段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上文我們重點分析了小學生的特征,接下來我們主要是對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說明。現階段小學生普遍對于數學提不起來興趣,因為枯燥的教學內容,以及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不能夠很好的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數學本身就理論程度比較高,再結合上文我們分析的小學生的特征來說,如果數學教學模式不改變,就會阻礙小學生以后的學習,更會給他們以后學習數學帶來陰影。因此,如何改善數學教學的現狀,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三、趣味式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具體應用
1.故事引入法教學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首先要考慮如何讓數學變得更有趣味性。只有數學有了趣味性,學生的興趣才會更濃厚。故事引入法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結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和喜歡聽故事的特點。趣味故事地引入就非常有必要,它能抓住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更好地提高對數學的興趣。比如,我們可以在數學中引入學生熟悉的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寓言故事等。如,在西師版小學數學關于“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我們就可以引用趣味故事來學習。如“猴子分香蕉”的故事。老師首先對學生說:“小朋友,現在孫悟空手里有5根香蕉,如果它給了其中一個小猴子一根香蕉后,那么它現在有幾根香蕉呢?”學生瞬間掰著手指互相談論起來,很快就有了答案。通過這樣趣味故事的加入要遠遠比5-4=1這樣的純數字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2.趣味游戲引入法
游戲是小學生非常喜歡,又愛玩的。因此,在數學中融入游戲,能夠更好地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既輕松地學到了知識,又很好地鍛煉了自己的動手、動腦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戲教學抓住了學生愛玩的天性,使抽象、枯燥的數學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有趣。比如,在西師版小學數學中有一個是關于“四則混合運算”的內容。如果老師只是講理論知識,不僅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而且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地理解和掌握。相反,如果融入了游戲教學,則使得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四則混合運算。比如,老師可以先將學生進行分組,每一位學生都會負責其中的一個算式,以一條龍的形式往下傳,每位學生算完了算式就傳給下一位學生,中間老師會不定期的喊停。如果喊停的過程中下一個學生沒有算完算式,則要進行才藝表演。通過這樣的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應變能力,一舉兩得。
3.趣味兒歌融入法
因為音樂有自身的旋律性特點,因此是小學生非常喜歡的。在數學教學中融入小學生耳熟的兒歌,也會極大豐富數學內容,增添趣味性。比如,在“10以內加法”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哇哈哈》這首小學生耳熟能詳的兒歌進行數學教學的開展。通過這樣的兒歌方式,更容易被小學生接受,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數學,掌握學習知識。
總之,趣味式教學方法是非常好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能以一種輕松、幽默的方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從而極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對于小學生的教育我們一直以來都從未松懈。要不斷進行教育改革,探索更多適合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讓小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快樂而且輕松的事情,讓他們真正的從心底愛上學習,愛上數學。希望有越來越多像趣味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出現,提高我國的教育水平,把我國打造成先進的教育型國家。
參考文獻:
[1]黃玉霞.淺談小學數學趣味教學的有效方式[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6):63.
[2]高兵.西師版小學數學趣味教學初探[J].新課程學習,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