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炳強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增設“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程,它集實踐性、趣味性、創新性于一體,更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數學思維,提高實踐能力。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以數學學科為依據,并與其他學科、學生生活、社會生活之間融會貫通,以富有生活情趣、富有操作性的活動形式,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增加了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實現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應用有效聯通、有機融合提供了可操作平臺,更體現出小學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特點。如何上好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每位數學老師都應積極探討的論題。
一、選擇有趣的主題,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推動學生滿腔熱情地學習和探索。因此,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時,確定主題很重要,應選擇學生感興趣,貼近學生的好奇心和對祖國未來的期盼,就可以吸引他們去思考、去探索、去創造。通過觀察和調查發現,如果以學生喜歡的主題,讓他們自己去收集資料和探索,學生會表現得更認真和主動,因此,在備課前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結合數學內容,選擇學生關注的主題,讓這些興奮點與活動內容結合,以興趣激活課堂,是提高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學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學“千克的認識”一課時,我設計了“裝沙子”的實踐活動。我讓學生用一個袋子在學校運動場的沙池里裝沙子,要求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判斷裝一袋一千克的沙子,然后交給老師統一測量,看誰裝的沙子最接近一千克,學生沒有實踐經驗,第一次裝的沙子跟一千克差距較大,在第二次裝沙子之前,我先稱出一千克沙子用袋子裝好,讓每位學生都掂一掂,然后再開始第二次活動,經過測量,學生第二次裝的沙子都比較接近一千克了,老師對裝的沙子最接近一千克的幾位學生進行了表揚。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興趣高昂,也從活動中深深地感知了一千克這一計量單位。
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數學實踐活動課的內容
活動課程的特點是實踐性強,因而教學中更需要讓學生參與各項實驗、練習、操作,學生根據老師布置的活動主題相應的要開展各種調查以及資料的查詢等活動,而現代的信息與互聯網技術就成為學生常用的工具。如,在教學“公頃與平方千米”這一課時,為了增加學生對公頃與平方千米這兩個計量單位的感性認識,為今后合理使用這兩個計量單位積累實踐經驗,我在學校計算機室開展了一次實踐活動,任務之一是利用計算機與互聯網對江門地區的一些大型建筑、風景名勝區、江門各區的占地面積等信息進行搜索記錄,利用這些學生比較熟識的地方,配上新學的計量單位,一方面可以讓新知識與舊的認知自然融合,更能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五邑僑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城市人文內涵,另一方面,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把時空拉近,把空間縮短,有利于豐富學生的信息資源,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信息。
三、融匯生活素材,凸現數學實踐活動課的實踐特性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操作的時間占的比例較多,學生通常都處在一個真實的、開放的學習情境中,通過調查、考察、實驗、探究等活動發現和解決問題,從中體驗和感受生活的多彩,感受數學的魅力。因此,在數學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扮演主角,盡可能讓他們主動參與、大膽操作,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直接經驗,從而擴大視野、拓寬知識技能、提高各種能力,進而促進探索創新。如,在教學“長方體的體積”一課后,我設計了一個題為《用排水法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實踐活動課。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把學生分成8個小組,安排在學校自然實驗室上課,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個裝了水的長方體容器、尺子、石塊,具體要求是利用這些工具測量記錄不同石塊的體積。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了積極的討論,得出測量的方法后,小組的同學通力合作,通過實踐的測量,都能順利完成任務。這節實踐活動課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也鮮明地凸顯了數學實踐活動課實踐性強的特點。
四、搭建體驗成功的平臺,彰顯數學實踐課的魅力
當學生完成一個主題任務時,展示成果后,教師的評價也不可忽略。對于小學的學生來說,他們很信任老師,老師的肯定或者是一個表揚,就能在他們心里播下種子。所以,教師盡可能地抓住他們的閃光點,激勵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得到成長。與此同時,更要注重多元評價,通過討論、協商、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相互評價。通過調動他們的認識和情感因素,激勵他們自覺記錄活動過程(特別是重要的細節),投入對問題的討論和成果的分享與思考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行為,拓寬自己的視野,達到自我反思、自我改進的目的,這樣更有利于開展下一次的探究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這一平臺,讓學生體驗了成功帶來的自豪與喜悅,從中彰顯了數學實踐活動課的魅力,提高了實踐活動課的效果。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課程的亮點,教師應充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設計富有實踐性、綜合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數學活動課,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中掌握數學知識,體驗數學魅力。
參考文獻:
[1]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